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英国游记4 |
[游记]英国游记4 |
2007-07-24 sina.com.cn |
曾经在牛津和剑桥间进行选择,最后还是选择了剑桥,一来多数朋友说剑桥比牛津更美些,二来一些在那里上过学的朋友介绍剑桥的学术氛围更浓,应该去看看。 火车窗外的风景 火车内部 我是从伦敦坐火车去剑桥的,往返车票17.6磅。或许因为去时的始发站有些偏,车上自始至终居然整节车厢只有我一个人。窗外景色如画,让我浮想联翩…… 因为车厢里有站名图,每站的站名标记又非常清晰,所以很容易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下车。 剑桥火车站 剑桥不大,出了火车站,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市中心的边缘。 喜欢这个叫THE FEN 美中不足的是,以我们中国人的口味和观点:那饭实在没法吃! 数学桥 出了餐厅,拐了个弯,便意外地发现了那个在书中就已经熟悉的著名的女王学院的数学桥,象个艺术品横架在剑河上。 兴奋地买了“撑船游河”票(12磅),船上连我共有七位游客,当然只有我一个东方人。帅气的撑船的小伙子说自己只有二十六岁。我们问他喜欢这里吗?是否曾经想过离开。他回答说,他很喜欢这里的一切,喜欢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喜欢这份工作,没有什么压力,还可以每天见到世界各地的人,喜欢这里的安静,或许适当的时候会出去短暂旅游,但还会回到这里,并希望可以在这里一直到老去…… 撑船的帅小伙 那份沉静和平和象国内过了四十不惑后的中年人,想着现在国内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总喜欢离开自己的家乡——不管那里有多美,从乡村到城市去,从城市到国外去……见世面固然很好,但那种对故土彻底的离开我想总会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些扭曲的东西从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永远的痛…… 象在画里的年轻男女 扯远了,还说剑桥。撑船的导游说剑桥就是“架在剑河上的桥”的意思,而我们所在的这条河就是剑河。 河两岸就是不同学院的校舍、图书馆、甚至是宿舍,很多野鸭等禽类在河里自由地游着,或在岸边睡着,三一群两一伙的俊男靓女坐在岸边,或聊天,或看书,感觉很惬意的样子。 圣约翰学院 国王学院 圣凯瑟琳学院 看着圣凯瑟琳学院和圣约翰学院等的建筑,头脑里一会儿闪现哈里波特的情景——据说电影里的一些镜头就是在这里的国王学院等一些学校取的景,一会儿感觉自己走进了画中……只是那些建筑,如同故宫,外面看着很宏伟壮美,但想着在里面工作、学习甚至生活的人,会不会有在监狱生活的感觉就不禁有些毛骨悚然,因为那建筑物里面给我的感觉实在有些阴森。 但毕竟,河是美的、桥是美的、景色是美的、人是美的……想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笑他要在这么个除了学校就是旅游景点的小地方生活几年的话,似乎除了学习和谈情说爱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下了游船,随意信步穿街过巷地游走,和在中国不喜欢进任何寺庙一样,去国外最不想看的就是教堂,感觉总是很压抑,从建筑角度看看外面还可以。 街道和胡同 著名的三一学院 暮色中的国王学院 一些所谓景点也象征性地走过看过,更喜欢看那些街边小店、路上的各色行人,以及街道带给我的每秒都在变化着的风景。 市中心 看到一处市场,和北京的市场没什么区别,居然还有修自行车的和裁缝,好亲切。 走过圣约翰大学进去看了看,对那个比两个足球场还要大的绿地广场印象尤深,坐在那里,晒着太阳,实在是太舒服了。 和在爱丁堡一样,用俺的双脚几乎丈量了剑桥的所有街道,在天色渐暗的时候才不舍地离开。对我来说这样的浏览已经足够了。 我在二十八岁以前是个非常喜欢安静和学习的人,那时的我一定喜欢在剑桥这样的地方上学和生活。而现在的我已经变成心里可以安静,但生活却尽可能丰富多彩,喜欢和“臭味相投”的朋友一起吃喝玩乐,过“花天酒地”生活的女人了,问题是,变化后的我没有感觉有任何不好,反而觉得和原来的那个在多数人看来是个“乖乖女”而"遭到"大家喜爱、赞誉有加的女孩子相比,现在的自己更快乐些,心态更平和些。说句大白话:小时候是“表面安静,心里闹腾”;现在则是“心里安静,表面闹腾”啦。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41b239e0100065n1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