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风生水起鹿特丹|荷兰鹿特丹游记攻略

[游记]风生水起鹿特丹|荷兰鹿特丹游记攻略

2007-07-23    blogtt.com

详细内容:
无论如何,大都市的另一种额外魅力,乃是透过她的转变,
人们可以依恋地回望她的过去。
——[意]卡尔维诺

鹿特丹与上海
从鹿特河(Rotte)的一个小水坝到世界海港城,鹿特丹的历史颇是传奇。让我一再地想起身边的一个城市,上海。那样的沧海桑田之后的扰攘与繁茂,怎知是经历了怎样的痛楚之后而来。
几个世纪以来,上海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渔村,织网,下海,捕鱼……过着简单的生活,直到十三世纪才发展为城镇。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县,称为华亭县;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东北又有青龙镇。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选择今天黄浦外滩为停靠码头,河的西岸逐渐出现一座城市取代青龙镇,成为新的港口和商业中心。南宋时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悄显,商船云集,热闹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设立行政县,到明朝已成为国家的纺织和手工业中心,并建起了第一座厂。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设立上海海关,一个国际性大商埠从此发展起来。
正像我所感触的一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三世纪,对于鹿特丹来说同样是永远铭记的。大约在1250年,鹿特河(Rotte)附近出现了一次较大的移民潮,水坝附近居住了很多渔民。到1340年,这个移民慢慢发展起来的地方被荷兰君主所承认为一座城市。到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和海的另一边神秘的东方的那座城市几乎又是同时,鹿特丹发展成为了一个繁荣的拥有大量货栈和船坞的贸易城市。在这段时期,鹿特丹也孕育了很多航海英雄。那时的鹿特丹也是著名的东印度公司the United East Indies Company(VOC)的商港之一。只是这个名字唤起了我对自己民族很伤痛的回忆,它和一段屈辱的历史紧紧相连。我无法想象当年从东方掠夺的惊人的财富和无数肮脏的交易就是此刻我所看到的美丽的海港进行的。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上海被开放成通商口岸,隧进一步沦为国际殖民地,外国资本的大量入侵。也就是今天仍被人们在怀想旧上海的历史时提起的“开埠”。今年恰巧是上海开埠160周年,这个曾经对上海人颇具耻辱性的纪念之年再次到来的时候,人们已经可以心平气和的去回望和思索。
同上海一样,在鹿特丹历史上同样有着一次重大的转折,1940年5月14日。二战刚开始爆发的时候。那时整个城市的中心和海港几乎全被炸弹摧毁。正是因为那场毁灭性的轰炸,在战后的几年鹿特丹人竭尽全力重建自己昔日的家园。但那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建。到了1962年,重建后的鹿特丹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一个世界级的新都市出现在了这个美丽的海港。
战败的耻辱与痛苦,毁灭性轰炸带来的几近绝望,两座城市有着同样深刻的伤痕;然而,历史本身的作用与影响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方能显现出来。一个结束也意味着一个开始,历史的洪流将它们推入了一条开放的而不是闭塞的,广阔的而不是狭窄的,有活力的而不是保守的近代化,国际化的道路。翻天覆地的巨变,脱颖而出。当听你老道地谈论海派文化的时候;此刻的我漫步在鹿特丹醉人的海港之夜的时候,卡尔维诺的话飘渺在氤氲的城市,“无论如何,大都市的另一种额外魅力,乃是透过她的变,人们可以依恋地回望她的过去。”……
我所看到的鹿特丹
到鹿特丹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原先预备要去住的青年旅馆已经人满了。我到火车站对面专设的INFORMATION处咨询到了一家宾馆,据说不错。出租车司机打过电话去说是还有房间。车开过一个又一个街区,城市的街景很美,雕塑随意的停在街角,电车站和某一棵树下。
出租车绕出一个很大的弧度,再一转弯竟然看到了海。在海边的公路上盘旋的海鸥,洁白如雪。我忍不住哼起了小学二年级学的歌曲《海鸥》。“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你张开洁白的翅膀,总飞在我们的船前船后……”只不过被我换成了“总飞在我们的车前车后。”看着这样美丽的海港,我冲着爸爸说“要是能住在这样的地方真是太美了。”我的话音还没落,车就停了。我们要到的宾馆正是靠海,我果然是个幸运的孩子。宾馆的名字叫“MARITIME HOTEL”,荷兰文的意思是海边的旅馆。旅馆的标志就是一个锚的图案。
旅馆就坐落在荷兰著名的桥(the Erasmus Bridge)的脚下,在房间里面拉开窗帘就可以看见海。
旅馆的内置咖啡室里很搭调的摆放了很多帆船,轮船的模型。荷兰除了风车和郁金香给我的感觉就是盛产海盗的国家。帆船和轮船做的很精致,似乎只是按比例缩小。倘加了水手,怕是和真的一样了。
宾馆的早餐还比较丰盛,有烤肠和熏肠,黑面包片,燕麦面包片,各种烤饼干,巧克力酱,花生酱和几种奶酪,饮料有橙汁,冰牛奶和咖啡。餐后水果沙拉,是橘子瓣和切好的菠萝块,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加沙拉。鹿特丹的中国人和阿姆斯特丹的中国餐馆一样多,早上吃饭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三桌中国人。
白天我们去逛鹿特丹城区的时候,大概因为是周日,我们看到了集市。那儿有很多中国产的商品,还有一些商家就是中国人。在他乡看见自己人的感觉很好,我和爸爸看见有一家母女两个人忙着在卸货。那女孩比我要小一些,十五六岁的样子。瞪着眼睛看我们,也不肯说话。她的妈妈忙着在塑料棚的摊位里摆商品,扫了我们一眼,也不答腔儿。原本要和她们打招呼的我因为这对母女的冷漠很是尴尬,只好想一定是她们把我当成日本人了,才不理不睬的。这样想心下舒服一点。
没想到往前走了两步,又碰到了一家中国人。夫妇两个从温州过来,卖一些小商品。看见我们,很远就笑着打招呼,我和爸爸迎上去。问他们在这里生活的还习惯吗。那老板娘似乎一言难尽的说“嗨,就那样吧,过的去。”聊的高兴,与我们同去的叔叔看上了他们卖的一盒修指甲的用具。老板娘说是自己人给优惠了一些,虽说不是很多,但我们都觉得很温暖。祝他们生意兴隆之类的说了几句,大家都愉快的告别了。
听说世界上第一条步行街就在鹿特丹,我和爸爸还有叔叔慕名前去,失望而归。因为是周末,步行街上到了12点还是冷冷清清,没有一家店铺开门。街道也不很宽,有一点点不洁净。偶尔有遛狗的人牵着狗经过。街上有横幅,写着“1953-2003”,这条步行街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只是已经很现代了,与国内的步行街无异,并没有可以看出它很独特的东西。现代和时尚的程度和王府井大街比起来又差了很多。
我站在一条漂亮的红色的轮船前拍照,那种耀眼的红色的油轮并不是很多。刚好看见两个水手站在甲板上,我说我可以站在船上拍一张照片吗?他们的英语说的很好,不像是荷兰本地人。他们耸肩愉快地说当然,然后打开船沿上的小门,拉我到了靠在岸边的船上。船和岸有一米多宽,也不算太宽,可是脚下翻滚的冰冷的海水和略微晃动的船身有些吓人。船很大,由红白两色构成,驾驶室是白色的,靠近我才上船的地方。船身都是红色的,连甲板也是红色的。我开心极了,从船头跑到船尾,踩着红色的梯子到了上面一层。拍照片的时候,海风头发吹到脑后。我想起大明星们拍广告时要用大功率的电扇作出风掠秀发的飘逸感觉,就心生得意,此刻的我比她们幸福多了。体会着凉爽的海风,海鸥盘旋,飘逸的不止是头发,还有心情。直到大副跑过来叫我,告诉我他们要启航了,我得赶快下船,才恋恋不舍的离开这条美丽的船。站在岸边看他们解开拴在岸边的铁墩上的绳子,缓缓收起船前的锚。再到船尾去起锚。我站在岸边看着船前的水花渐渐泛起,越来越大,知道船马上要开走了。我看到拉我上船的两个水手都忙完了,向他们挥手说再见。他们张开双臂挥动着,和我们告别。
看见渐渐远去的船,杜拉斯的直布罗陀的水手的形象就晃在我的脑海里。不知道他们的船要开往什么地方。我说“爸,当水手真好啊,可以到处流浪。”“当久了就不好了﹃”爸说。是真的吗,我真的想问问他们从哪里来,要去往什么地方;他们明天将在哪里看朝阳;水手当久了就不好了吗?……
一只海鸥停在我身边的栏杆上,大海港的海鸥果然也大气。我看着它,它也不怕的,仍然悠闲的站在上面。它收起和张开翅膀的瞬间都优雅的让人凝吸。
往回走的路上,三毛的《橄榄树》的歌声一直在耳边。“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清早的鹿特丹,在海边散步,先是走着走着,过去了一大排骑着跑车的人,个个的自行车和人都打扮的鲜艳。因为睡得很好,所以很清醒。一般早上起来都不知身在何处的我是要睡着梦游一会儿的。我记得我是在荷兰,否则我会怀疑这是环法自行车赛。车速很快,等我端起相机时,那样长的一大排骑着自行车的人已经骑下坡去不见了。爸爸嘲笑我,这样的速度怎么当记者啊?!
恰好看见旁边另一座很美的大桥,连个粉色的骨架,桥下停了船,很多只海鸥站在缆绳上。辩解着说:看,我本是要拍这个的。
再过一会儿,从远处又来了一队人。爸说:“这小伙子们都精力旺盛啊,滑得起劲。”身边不断有跑步的人经过,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等那些滑着滚轴的人过来,我和爸爸都傻眼了。没有一个小伙子,都是老头老太太。路过端着相机要给他们照像的我时,在镜头里看到他们微笑着用荷兰语向我和爸爸问早安。
一个愉快的早上就这样开始了。总觉得张艺谋若是给这个城市拍申奥的宣传片会比较容易些。就地取材,正符合他一贯的喜好,都是群众中的演员,绝对的自然和生动。
在鹿特丹的街心,爸爸在河边的长椅上等我。我自己去逛教堂。虽然是周日,我没在那里看见做礼拜的人。教堂里的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人看着好奇的我,带我进去参观。他穿得很正式,说起话来就让人觉得像是教堂忠心耿耿的老管家。我看见了庄严的教堂,共同的感受都是严肃,让我觉得有点压抑。在这个教堂里的让我感受轻松一些。我四处走的时候,看见教堂的每个椅子上都有一个很旧的铜牌,上面刻的似乎是人名。他说那是教徒买的自己的位子。当他们来做礼拜的时候,就可以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不过这个传统在1954年的时候就取消了。大多数买过这些位子的人今天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是从前那些买过位子的人的儿子,孙子来这里做礼拜的话,他们都有权选择坐在他们父亲或是祖父曾经买的位子上。我开玩笑问他,倘若这个传统没有取消,我要买这样一个位子要多少钱啊。一万美元。我吐了吐舌头,用这么多钱买一个位子确实让人咂舌。只有非常虔诚,又有经济基础的忠实信徒才肯这么做吧。我再次看那些铜牌上刻着的名字的时候,已然心生敬畏。
他又带我看一个在教堂一侧的铜铃,他说当铃声响起的时候。教徒们就各就各位在位子上坐好,开始做礼拜。然后他又带我到旁边的一个房间,房间里有很多人端着咖啡三三两两的小声聊天,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是等待一会恶儿做礼拜的。他问我要不要来点咖啡。他指着挂在红色的墙上的大幅油画人像告诉我最大的那幅是这个教堂的创始人。他在三百多年前建立了这个教堂。旁边的画像中画的都是曾经对这个教堂做个贡献的人。走廊中还有些小幅的素描。他告诉我其中哪些人已经不在了,那些人还活着,有了漂亮的孙女……听他给我讲这些越发地觉得他像一个大家族的管家。他问我信基督吗?啊,不。拿你信什么教?我告诉他我从小受的教育让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我最后说成了我什么都不信。说完立刻就觉得不合适。他善意地看着我笑,我解释给他虽然我并不信基督,但我同意基督教中的有些看法。并且我的最好的朋友维尼,她信基督教的。我把自己的眼睛借给她到这里来看欧洲不同的教堂,带着一颗虔诚的心。
维尼本不是真的叫做维尼的。她的名字是王宇菁,很美的名字。这个夏天她已经过过二十岁的生日了,却仍然有一双孩童一样黑亮的眼睛,和动画片中的维尼熊一样的烁烁发亮。从上大学开始的日子,我就一直叫她维尼,初始时为了好玩,后来竟真的改不过来了。同学也习惯了,随着我叫她维尼。连去她家吃饭,和她妈妈聊天也会忍不住仍“维尼,维尼”的叫,让她妈妈疑惑了好久。后来听维尼说我走了以后,她妈妈边做菜问她,“怎么总听你小伙伴叫你‘维尼’,是你学校的英文名字啊?”正看电视的维尼爸爸转过头去,说“不对吧,我怎么记着菁菁看的动画片里有一个熊的名字啊?”……
这样的维尼是信教的,好像连她的父母也不晓得。听她说听午夜的传教的广播,几次听到流泪。宗教的力量从无数的文学作品中已经领教了,但发生在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的身上,总是让我有些不同的感受。说不上是认同或者排斥。我相信哲学上的说法“存在即合理。”
在鹿特丹的转角处看到了世界第一桅杆,长的和中央电视塔非常的相似。却因为明显的小一号而像是一个胞妹。也看不出怎样的好。倒是晚上站在桥上,因为黑色的夜幕的衬托那灯火照得透亮的桅杆更加的耐看些,白天便是乏味了。
我后来在鹿特丹的火车站偶然结识的一个华裔的女孩儿告诉我,下个周二就是鹿特丹每年一度的华人节,市长和整个城市都要参加庆祝的。鹿特丹的旅游地图上的确把华人街作为了一个景点,形象的在那个位置画了一条龙。没有龙的腾云驾雾的威武,很是可爱。想来到了国外的龙也是变了性情的。遗憾的是太喜欢海的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和海鸥坐在一起,面向大海。其他地方是一点也不肯再多走了。

转自:http://www.blogtt.com/itine.asp?itineraryID=345299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