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水关居家日记3——萍与水 |
[游记]东水关居家日记3——萍与水 |
2007-07-16 |
东水关居家日记3——萍与水 “楚王东游,临水见飘绿,遂问:此为何物?对曰:萍”。其后,遂有萍水河与萍乡城。千里外的乡土蕴有数千年的萍与水的文化。 真爱水之清与柔,大观园里的女儿就是水做的,更何况君子之交淡如水;真爱萍之优游与随缘,一点绿意渲染出水上的生气与灵动。萍与水的相逢演绎的其实只是淡如清茶的心情——一种轻松而无所欲无所求的愉悦。 晚春的萍漂绿了秦淮水,岸柳的深绿藏得住鸟雀。桃实尚小,青而且硬,偶尔也能见细绒下一抹红,而枝干上溢出的桃油泛着晶莹的琥珀色。绿柳叶上的蝉衣真不知是哪一位先觉遗落,毕竟连日来蝉鸣未启。火红的石榴摄人眼目,素白的栀子却沁浸心灵。 字字珠玑的先哲在金石上镌刻:真水无香;忧患民生的先贤把丹心写汗青:大爱无言;昨日黄花的情痴在羁旅中喟叹:曾经沧海。 求一捧清水,说易也难;取清静如水,说难也易。 吴头楚尾的萍与水的古乡土文化与秦淮河的古皇城文化相去甚远,水之源有其轻灵与透彻而水之尾则有其兼容与厚重。 文化是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体味,而知识只是后天习得的认知。传承文化者多是文盲,被同化者多是高知。学习者可以萌芽自信、也可以萌芽自卑。惟有创造者没有自卑的种子。迷信知识、迷信科学与迷信菩萨一样都是灵魂走失的症状。 留住萍与水的情境,在文化日渐消亡的年代储蓄文化可以独享一分稀缺的快乐。 评论 (0) | |
原始链接:http://obopt.blog.sohu.com/50184411.html |
转自:2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