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要换身份证,今天一大早,我们便驱车前往南京。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雨后的空气很清新。两边大片的农田,矗立的楼房快速地向后倒退。 (一)润扬大桥 很快,汽车驶入扬州境内,让我兴奋的是马上要过润扬长江大桥了。早就听说大桥气势雄伟,规模庞大。当车子开上大桥时,我不禁想起了南京长江大桥。但润扬大桥比南京长江大桥更有雄浑的气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内第一座由南汊悬索桥、北汊斜拉桥组合而成的跨江大桥,全长35.66公里,工程总投资57.8亿元,是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桥梁工程, 被称为“神州第一锚” . 润扬大桥西距南京二桥约60公里,东距江阴大桥约110公里。连接着镇江和扬州两个城市。全长35.66公里,由北接线、北汊桥、世业洲互通高架桥、南汊桥、南接线及延伸段等部分组成,主桥(包括北汊桥、世业洲互通高架桥和南汊桥)长7.21公里,北引桥及北接线高架桥长1.74公里,北接线长10.27公里,南接线及延伸段长16.44公里。其中南汊主桥采用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主跨径1490米,悬索桥脚下的两根锚碇似两根“定海神针”稳竖江底。桥下最大通航净宽700米、最大通航净高50米,可通行5万吨级巴拿马货轮。北汊桥采用176+406+176米的三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长758米,桥下最大通航净宽210米、最大通航净高18米。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桥面平均宽31.5米(行车道宽30米)整个大桥建设规模之大、难度之高、技术之复杂,不仅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所罕见,也堪称当今世界之最。润扬大桥是全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监理、自己管理的特大型现代化桥梁,润扬大桥所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也绝大部分是中国人自己制造或生产的。 润扬长江大桥的建造结构创下了六项国内第一:大桥南汊悬索桥主跨1490米,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径悬索桥;悬索桥主塔高215.58米,为国内第一高塔;悬索桥主缆长2600米,为国内第一长缆;大桥钢箱梁总重34000吨,为国内第一重;钢桥面铺装面积达71400平方米,为国内第一大面积钢桥面铺装;悬索桥锚碇锚体浇铸混凝土近6万立方米,为国内第一大锚碇。 远望大桥,似一条气贯如虹的长龙。汽车行驶在大桥上,阵阵微风吹来,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望着高耸入云的桥堡,不禁感慨万千:有了这座桥,作为苏北门户的扬州跟经济发达的苏南之间便畅通无阻,润扬大桥是千真万确能滋润扬州的大桥,这个名字的含义让人充满了希望。 汽车渐渐驶离大桥,两边的绿化带蓬勃生机,我的心情无比舒畅…… (二)驶入南京 紫金山渐渐映入我们的眼帘,终于来到我的第二故乡——南京。 三年没到南京,没想到南京的变化这么大。城市里车水马龙,到处都在搞建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幢幢新居民楼,一条条新商业街,一个个新市民广场,还有那新建的地铁,新凿的隧道,无不昭示着南京新的发展前景。 原本破烂不堪的小街小道如今已是繁华的商业街,各种品牌专卖店,名牌旗舰店,特色饭店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道路更宽阔了,更平坦了,更整洁了。南京正向国际大都市一步步踏实地迈近。 中午,应爸爸的战友之邀,我们来到“金陵人”饭店吃饭,这家饭店别出心裁地将每个饭厅分别冠以南京特色景点的名称。我们的就餐处叫“六合厅”, 还有其它比如“秦淮厅”,“天王府”,“总统府”等等。看到这些熟悉的景点名称,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儿时在那里游玩的情景。饭桌上,喝着可口的鲜榨黄瓜汁,品着鲜美的菜肴,听着爸爸妈妈和爸爸的战友在回忆从前在部队里工作学习的点点滴滴,我的心中也不禁泛起涟漪,在部队里成长的一个个镜头仿佛在眼前出现。那时无忧无虑的快乐,那时的好学劲儿,长大后的我还常常不自主地想起,不过那时的顽皮,那时的不懂事,那时经常的“小小傲慢”,“为所欲为”,到现在还被爸爸的战友叔叔们拿来说笑呢(嘿嘿),的确,小时候在部队里的我真的挺调皮的,让人头疼。部队里男孩多女孩少,可我有时候比人家小男孩还淘气。但是,在部队里的十年成长,让我拥有了大气,直爽的性格。也让我对南京——这个第二故乡,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百水桥,马群,中山门,孝陵卫,新街口,鼓楼,玄武区……这些熟悉的地名;苏果超市,中央商场,新百大厦……这些熟悉的购物中心;南大,东大,南理工,南农大,南林大,南师大……这些儿时向往的大学;希尔顿国际饭店——南京最高的建筑,它有点斜,我们都叫它南京的比萨斜塔,金陵饭店,玄武饭店……这些就是现在也特别想光顾的饭店;夫子庙,秦淮河,明故宫广场,明孝陵,中山陵,中山门城楼……这些那时常去玩的地方;还有很多……让我思绪万千. (三)南京理工大学 饭后,在我的请求下,我们一行来到此次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南京理工大学,这里是我上小学的地方,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上学期的学习时光,我是在南理工附小度过的。在那里,我结识了许多知心朋友,记得转学回南通前夕,一大帮同学带我围着南京城转悠,在“麦当劳”大口嚼着汉堡,坐着双层巴士,唱着笑着,掩饰着即将离别的悲伤……那时朋友之间的感情真的很深厚。即使后来回到南通的六年中学时光,我也很少能和周围的同学建立这么牢固的友情。也许,我们都大了吧,“义气”,“互助”,“同甘共苦”,这些词语大多留在了童年…… 七年半后重游南理工,这儿的变化还挺大,首先是正大门,已经找不出它原来的模样了,从前的大大的门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处在正中间的极大的石雕,上书“南京理工大学”六个烫金的大字。进入大学,依然是长长的梧桐大道,右边的附小还在,透过稀疏的松林,我看到了那熟悉的教学楼,熟悉的操场,一晃这么多年了,它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往事不禁涌上心头……左边原先的小健身广场现在已经改建成了老年活动中心,不过原来的健身设施大多没变。 尤其是那个凉亭,在那里,儿时的我们留下了很多欢声笑语。春天,我们闻小草的清香;酷暑,我们在凉亭避阳;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收集地上的梧桐落叶;下雪的日子,我们在长廊那儿追逐,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车子慢慢向前开,前面不远就是一个大转盘,记得部队的班车就是停靠在那里接我们的(部队里军人的孩子基本都在南理工附中和附小上学),有时候放学早,我会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去教师公寓群里的一家小卖部里买小零食吃:萝卜丝啊,小话梅啊,小虾条啊,等等。经营小卖部的是一个老太太,特精明也挺凶。不过零食很好吃,我们也就不跟她计较了。 再往前就是南理工的体育场,因为附小的操场太小,所以我们每年都在体育场举办运动会。那时的跑道是煤渣铺的,一圈四百米。每当举办运动会,我们就会带很多好吃的到体育场,边吃边看比赛,权当是开茶话会了。那里我们留下了胜利的笑容,失败的泪水,一切美好的记忆至今难以忘怀. 再往前就是图书馆和实验楼。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有次作文课,语文老师带我们全班来这儿“写生”,让我们好好观察,然后写一篇状物或者写景的作文。这儿宽阔的广场,高大的实验楼,美丽的喷泉,都成了我们的写作对象,我们边看边玩,在广场上跑着跳着,笑着闹着,不亦乐乎.回校写作文,真是下笔如有神啊,不再像以往对着作文题时总要搜肠挂肚,苦思冥想一番了。 坐在车里,面对曾经熟悉的一切,不免触景生情,一晃七年多了,七年后的我重回到这里作短暂的停留,心中酸酸的……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要回去了,汽车穿过广场,掉转头,向正门开去,两旁高大的梧桐向后倒退。南理工,我们何时再见?也许就在不久,不久后的将来…… 汽车驶出南理工的大门,驶向沪宁高速,短暂的南京之行要结束了,望着不远处的紫金山,我的心中万分不舍。南京,下次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