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游记

[游记]南京游记

2007-07-16    

南京游记

这次去南京是为了买模型板做模型用,顺便再逛逛,没办法,我们这个专业就是到处“玩”,看城市建筑和公共艺术设计,玩中有学,学中带玩。所以南京之行又上日程。
在此之前匆匆忙忙做功课,南京我早就出生在这做城市,已经很熟悉的了。据说,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比不得先时的富甲一方,如今已有些没落。于是心里怀想秦淮桨声灯影,暗暗画着南京的小模样。
天还没亮,刚刚下过今年最大的暴雨,我4点就起了床,踏上了我曾经坐过的昆明到南京西的火车,把3个月前去云南回来时的后半路程坐了下来。到达南京时已经是风和日丽, 阳光灿烂的像小姑娘的脸------还带着些春日的清冽. 我一下火车也来不及唏嘘怀古了, 就跳上1路车开始我的南京旅程了。在我的印象中南京是个环形的城市,如果说这是一种错觉,那一定是公交车给了我这种错觉。我坐的1路公交车就是环绕着南京城的,一路上我看着窗外倒退的街景,虽然 不是刻意的,但是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种怀旧的情绪了。南京的楼不是很高,低低的,我不知道用“含蓄”这个词形容是否准确,但是南京确实少了都市的霸气和气派。我先来到南京新华书店把正事先给办了,又带上模型板坐上了1路车 ,我在南京南京大学附近的鼓楼医院下了车,选择这所大学里是因为我想感受南京校园的气息,顺着一条小小的汉口路拾坡而上,才发现原来是绿荫深处有人家,原来南京大学的门开的如此低调,也不见多少帅哥美女的。南苑宾馆靠着另一个的门就是珠江路,离商业地带新街口不算远,15分钟步行路程。大概玩了2个小时,我就往新街口去了。新街口实际上是个十字路口,如今正赶上在大修地铁,行路有些不方便。对了,在此要提出来的是,在南京过马路很是不易,有时候要过到马路对面要绕行很远。与此对应的是:公交车上反复强调的是“不要横穿马路”,看来南京人对过马路很是有讲究的。很多人都喜欢到上海来买衣服,但是在南京我发现还是这里的衣服好(我指的是品牌)。虽然都是些上海的牌子,可在南京折打的比上海要多,而且还有的挑。于是狂喜,在此就略去三千字...满足了购物瘾,自然也不能错过了风景,夫子庙早就看过了,今天就看看中山陵吧。其实在南京,行是最方便的。不管是到哪个风景区都有大众交通工具直达,1块钱的车票又经济又方便。我坐在3路双层车上,顺着中山东路悠悠晃晃直往中山陵。景致确实极其的不同。即使在阳光下,那些高层建筑也显得极其灰色调,朦朦胧胧,连sheraton,hilton也不例外。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安葬之地,历代也有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在此,可见确实是块风水宝地。不过以我之见,除却我们后人对先辈的瞻仰来的,我以为把这里开发成旅游景点似乎有些不妥当,谁希望自己身后的栖身之地变成景点,占满商铺,人来人往?但是,这确实是我对中山陵的第一印象,挺热闹的,大家凑到这来看热闹。几道的陵门,长长的石径,路两旁栽满松柏,没有肃穆,有喧闹的人群,相机,小贩的叫卖声。忽然想起中山先生其实也不至于寂寞吧,没有曾今的对墓园的印象中的“孤魂枯木,老鸦叫声凄凄惨惨”。从牌坊上达祭堂,就是长长的石阶,共392级,8个平台。站在石阶下不觉得高,但是真正要一口气跑上去却落的气喘吁吁,四肢乏力了。此处的建筑和别处的古建筑有些不同,别处如皇家园林都是红墙绿瓦,而这里却是白墙青瓦。开始我觉得创意不错,后来忽然醒悟到原来是照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来设计的。祭堂是前厅是中山先生的雕像,后厅就是石棺了。是个小小的穹隆,正中地下是长方形的石棺,上面有中山先生的卧着的雕像,不知道里面是真人还是衣冠冢。祭堂外面后面有个小花园,还有些壁刻资料记载着中山陵从设计定稿到完工的经历,十分适合我的专业哦。从中山陵到灵古寺其实还是有些距离的,连接其中的是一条幽静的弯曲小马路。虽正值春初,两旁的梧桐却情调正浓,春日阳光斜斜的把路面照的有些斑驳。灵古寺在古代是个无名的寺庙,在抗战期间被当时国民党当做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纪念塔。其实,我是冲着无梁殿去的。该殿是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古建筑。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其先前所供的无量佛已难觅踪迹,无梁殿券洞里现在供的是腊像,也是为了纪念从鸦片战争到国共抗日时期的英雄人物。反面的如慈禧太后,荣禄,袁士凯;正面的如孙文,周恩来等等,不能一一细数。最值得一提的此殿的建筑风格独特,由下往上看,只见青砖巧妙构成,犹如桥拱般,不见一梁一木,实为一大建筑奇迹。最后还是去了夫子庙,初进街道却感觉异常凌乱,街旁倒是商户云集,因为一直留意起别人推荐的小吃,其他的倒也鲜有印象了。提起南京小吃,大家一定对什么鸭血粉丝汤,凉粉,汤包之类的很熟悉了吧。我自然也不能错过这些美食了,其实除了风景,挑选吃的完全可以用走马观花来形容了。南京人应该称的上比较“好”吃的了,他们没有偏好哪一种味道(比如上海好甜,四川好辣),他们是百味通通来着不拒。刚吃罢粉丝汤的鲜,又来汤包的甜,在接下来凉粉的酸,我实在没法把南京人的吃归在哪类。也许百味交集乃是南京小吃的特色了。再说秦淮风景吧,其实也算不上风雅,只是让人感觉人多,人多就热闹,但是总感觉像是置身哪个农村赶集一般。大家都汇集到一处来了,观灯,吃小吃,要说文化气息真无法体味。去时还华灯未上,逛完一圈了,要走了,河两岸的灯才亮起来了。灯未亮时,河水黑黑暗无光,到桥上的红灯笼亮起来的时候,也觉得并无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般眩目。站在岸旁曾今是青楼如今是饭馆的街道上回望,想想这就是李香君,陈园园,柳如是所居之地吗?凭栏倚望,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岁岁年年人不同了,虽说还是一样的热闹,但是两岸的还有哪位mm倚栏相望,空生出许多惆怅情怀呢?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7:15分我踏上了回芜湖的火车……

评论 (0) |

原始链接:http://tsinghuadesign.blog.sohu.com/42354925.html
转自:2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