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宇文游记南京深巷旧宅一杯茶 |
[游记]宇文游记南京深巷旧宅一杯茶 |
2007-07-16 live.com |
宇文游记 南京深巷旧宅一杯茶 南京·深巷旧宅一杯茶 1: 南京的中山陵,是在2000年初秋去的,那时候年纪相仿志同道合的游伴也多,挂着“外出考察”的名义,带着父母的给予堂而皇之地游山玩水。 至今在中山陵的印象依然是模糊的,似乎名胜大抵都这毛病,只以其磅礴气势震慑人罢了,一如我品尝如今电影的感觉——越是标榜大师级制作的作品越觉得其内涵索然无味。 只想起那冲入眼帘的楼阶,一行一行整齐地排到半空,隐约可以看到中山陵的外貌一端,别人跟我说,这就叫气势。不知名的植物却不出奇——南北气候差异大导致植物不一样本就没什么希奇,而且植物的形状也不见得如何诡异,更多的是流露出一份肃穆。有人争论是“陵”自有的压抑,有人辩解说是“中山”带来的庄严。我辨析不出这其中的分别,只知道独自一人在林间漫步的时候少了惬意,这映眼的绿色将都变成背景,衬托着孙中山先生的安然。 唯一可以感觉是收获的是——中山陵?去过…… 2: 下了山,活性就露了马脚,我是被一群丫头簇拥着去了新街口的,听闻那里的繁华足可以刺激一干冒失消费者的购买欲。我只因身强体壮,就充当了劳力的角色,只是每次到了内衣店口,佳人们手指一点,暗示着唐突的我可以在门口待一会等着了。 于是挂了一身背包相机,手里提着大包小裹的我伫立在闹市的街头,引来熙熙攘攘的注目。有善良的人摸了摸口袋里的硬币,看看我的体形,才半信半疑的走开,也有人指着我身上一名牌相机问多少钱……,实在佩服各人思维的差异。 良久无为,信手买了一个莲蓬,新鲜,洋溢着清香的绿握在手里,想了想,似乎没有人教过我怎么吃这玩意,于是一口咬下去,“哑巴吃黄连”一说从此有了新释义。莲蓬头裂开一张嘴,笑得再也合不拢,我却看到那莲子洁白的娇躯正在悠闲,拿出来再一咬,再解释一次那句俗语。卖莲蓬的已经笑出眼泪,看不下去,告诉我,莲子芯抽出来就不苦了,示范着熟练地掰开莲蓬,抽出莲子,挑出莲芯,递给我。一口下去,清香扑鼻,微甘中夹带着脆。我点头同意——刚才哑巴亏吃太多了。 3: 夫子庙的堂皇是后天加工的,印象深的是金光熠熠“秦淮人家”四个大字挂在桥身与之对应,色彩太过鲜明,跳出了巧妙的雕琢,完全是一幅湿迹未干的水粉画。同学好友竞相在夫子庙前留影,那一团团簇拥的热闹正迎合了新装潢的红!而当夜晚我走过某一地时,看到一遛残垣上用油漆写着六朝古都的时候倒还有了些感觉。 “秦淮人家”是一座桥后的民巷,夜晚灯火辉煌。应接不暇的雨花石横在店铺门口,块块绽放光彩,拿起一块,触手极滑,滑得有些世故。另有一块“才子佳人”石静躺在水里,怡然自得,石面上的人物造型别具匠心,天然形成居然能达到如此相似的地步令我赞叹,一问价格,对方伸出了个高深莫测的手势,于是我心里暗暗问候了他的家人。转眼望着不尽头的深巷店铺,无奈的叹息。现代人的质朴究竟藏在哪一座深宅里? 4: 好友彬仔好茶,每到一地必先提茶,然后毫不吝惜地买下一包,用水冲开,吹散袅袅,深深一啜,随后品评一番,那味道全写在脸上。所以每次他眉头紧锁,大家都对他的才买的茶叶冷眼旁观,而每次他眉开眼笑,意犹未尽时,众人蜂拥而上,让他的包裹里荡然无存,寸草不生。长此以往,此君养成了喝一口好茶皱一次眉头的习惯。 南京之行,与他结伴,彬仔便对古香古气的东西赞不绝口,问了半天后让对方告知最大最好最全的茶坊在哪里?通常让小本经营的商人翻了白眼。不过在我面前,他是极少谈茶——他知道我虽不会品,却决计不妨喝的,牛嚼牡丹也好,曲意奉承也好,他每次都喝不过我。 我们两个人在青石路上行走,看着刻意雕砌的古典阁楼,肆意胡说八道,直至尽兴为止。忽然,在一栋幽深的古宅前住了步,站在门口的女人正和邻居拉呱,但门口的牌子上分明写着:“绿茶,三十。”我斜睨了彬仔一眼,攫取的光芒果然闪现。 过了一会,我们俩坐在一个庭栏旁的石桌两侧,彬仔一边倒茶,一边嗅着茶的氤氲,然后评道它的成色,且不说这笔消费是赚是赔,至少这意境倒让人觉得舒服。我赞同他的话,屋檐四角突兀出来的茂密枝叶掩盖了天幕,微风徭弋来脉脉的茶香,身后圆型的柱子静静伫立,身上却是班驳脱落的红漆,不远处一盏黄灯挂在正门,我和彬仔就躲在光的背面喝茶,却不曾想,这一杯茶却是有生以来喝得味道最足的茶。固然是情景交融的和谐,更主要的是彬仔独自掏了腰包。 (未完) |
转自:http://yuwen0099.spaces.live.com/Blog/cns!96DA4A3D7FE468C9!218.entry2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