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之行 |
[游记]南京之行 |
2007-07-16 tom.com |
南京之行 05市场营销刘亚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南京异常的着迷,甚至于动了去南京上大学的念头,但很可惜,高考失利,没能去成梦想已久的南京。 今年五一本来想跟同学一起去南京,然而对五一黄金周人们巨大热情的错误估计,又放弃了。今年十一,有了上次的经验,终于在十一到来前打点好一切,在9月30号下午,我独自一人踏上去往南京的旅途。 下了火车,南京湿润的空气沁入心脾,我这在北方干燥气候下长大的孩子还不能适应。看到火车站外辽阔的,波光闪闪的玄武湖,我终于来到了我梦想已久的古都南京。在去往青年旅社的路上,看着车窗外连荫的法国梧桐道,心想,这就是我心中的南京城了。旅社就在秦淮河边上,紧邻夫子庙,风景非常之好。晚上可以看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独具韵味,夜晚的夫子庙很热闹,像瞻园,夫子庙,李香君故居这样的景点都开到很晚,能感受到别样的气息,但遗憾的是人实在太多了,非常容易扰乱思绪。本来想夜游秦淮河的,也感受一下水乡韵味,但还是人太多,决定下次找个淡季再来南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的。 第二天去了钟山风景区,中山陵就不想多说了,本来就对民国的历史没什么兴趣。灵古寺很不错,可是不是重头戏。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始建于公元1381年,1398年朱元璋安葬,1431年建成。于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目录》。集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风景于一身,是南京的骄傲。初秋的明孝陵,略略展露笑颜,虽不及深秋时的层林尽染,但黄绿间的点点红色仍令人心醉神迷。站在宝城前,听着导游小姐滔滔不绝讲着讲着朱元璋及明孝陵的种种,心中这叫一个感慨万千,我开始觉得,重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古迹,还应该有其中的人文精神,如果仅仅是些古老的建筑,而失去其中千古流传着的故事或传说,那样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宝城上的每块砖上都有官印,很喜欢。) 神道比我想象的还要漂亮,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石像路神道,12对石兽分立神道两侧,依次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六种,一跪一站肃穆庄严的守卫着朱元璋的陵墓,第二段为翁仲路神道,依次排列一对望柱,两对武将和两对文臣,威严端庄,是陵墓的侍卫者和忠实守护者。与其他陵墓不同,明孝陵的神道不是笔直的在陵墓前,而是绕了一个弯,据说是因为陵墓前的梅花山石孙权的墓,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让他来为我守灵吧。我是不太信这个啦,我觉得大概是因为怕笔直的神道穿过梅花山会破坏风水的缘故吧。 走在神道间,除了感叹其庄严气质之外,更多的是感受是大多数游客对文化古迹的破坏不当回事。很多人坐在石像上留影,有的甚至站了上去。现在的很多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实在是太差。我想,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宣传不力,这些游客并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对文化古迹造成了怎样大的影响,所以从来都不会注意,如果政府能大力宣传,就会让游客们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自然,破坏文化古迹的行为也会减少。可是如我所见,在明孝陵中,并未有任何告示宣传不要随意踩踏古迹,也没有人管理,完全就靠游客自觉,这样免不了有大量游客一直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想在这些千年古物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申报世遗应该并非是为了功力,只考虑如何利用这个摇钱树,而旨在得到世界承认,为了能将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从而得到更多关注,全面的保护和援助,有关部门能不能发挥作用,让这些美丽的世界遗产能够长久的存在于世上,别真等到失去这棵摇钱树的时候再悔恨叹息。 第三天去了阅江楼,据说也是四大名楼之一,不过听老师讲好像也不是这么回事,各有各的说法吧。晚上夜游玄武湖,相当大的湖面阿,绕湖一周真是妄想!据说以前还被填作耕地,只不过洪水总泛滥,粮食收不成,于是又挖作湖,真不知道土都倒那了,难不成在紫金山下 !瞎扯! 三天两夜的旅行很快结束,意犹未尽阿,不过想想总还会再来的就释怀了,一定还会再来的。真得很喜欢南京大气又沉重的样子,既不失江南小巧灵秀,又留存六朝古都的厚重底蕴。南京人也是温婉平和,一切都是不急不徐的宛如秦淮河的流水,他们万事淡定的模样真令我着迷,我想,这就是南京的魅力了吧。 |
转自: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550266&blogid=537102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