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游记之 南京映像 一直下雨的八月,一直阴天的八月。已经立秋了,夏天在阴云雨声里匆匆而过。八月也已经过了大半。忽然想念四月,想念明媚温暖的四月。于是想起了旅行途中火车上认识的那个长得象李宇春的女孩子,于是开始想念火车窗外的大片绿色田野,于是想念起四月的江南之行。 南京映象 我是个天生认床的人,火车的一夜轰鸣颠簸,睡前一直的扰攘喧闹,都让我无法在火车上这条窄窄硬硬的卧铺床上安然睡眠。不停醒来看一下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捱到早上五点半。再看对面Lydia那个家伙一直蒙头大睡特睡,终于按捺不住也将她唤醒。 火车一直兢兢业业向前,久睡的人们还未全醒,昏暗的车厢难得的安静。窗外,小雨后的葱郁田野,在天色还未全亮的清晨薄雾中看来绿得愈加厚重深沉,闻得到带雨腥甜香的田野味道。还未到南京,已经让我这个北方人沉醉雀跃在层层迭迭的绿色中。 七点钟,火车终于停下来。在放下浩浩荡荡一大批旅客之后,继续向前。 南京。 这个曾经有金陵,建业,建康,石头城众多名字的六朝古都。 我们到了。 唉谁想到在南京的第一顿早餐居然是KFC。 汽车经过长江大桥,远处江面辽阔平静,看到雾色中的江上船只,感觉奇妙难以形容。 第一站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 对我们这些生长在北方的人们来说,第一个最直观最深刻最欣喜的印象,就是漫山郁郁葱葱遮天避日高低绵延的绿色树木。 陵园后面展陈着长长长的图片文字,有当时的几种设计选择方案,各种风格。最后,选择了最适合这个地方最适合这个人的设计格局。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坐北朝南,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古朴庄重,简单肃穆。 墓室踞广场高差70米,拾级而上。走到尽处,回首远望,长阶浩浩,密林葱馥,很有些感觉可以了悟得道,抛尽红尘烦琐事。 第二印象,人多扰攘。这里已经不单单是个陵园,还是个景观。大批游人浩浩荡荡,无休无止。拍到的照片里到处都是人影。全部排队挤挤攘攘进到里面去瞻仰孙中山先生祭堂。却又在最应该肃穆沉默的地方喧扰不已。忽然又感觉无论去到何处,红尘真是避无可避。 下午去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南京城西郊江东门,水西门大街418号。 同行有人带着一本书,THE RAPE OF NANJING。 颓垣断壁,大片鹅卵石铺地,昔日的万人坑如今沉默空旷,而院墙边的荫荫青草似乎正昭示着生与死的呐喊。馆内有大量说明性的文字图片,有从万人坑中挖出的历历白骨,用不同颜色的小标牌表示着男性,女性,儿童,和不明身份。 直待看到陈列栏里的遇难者遗物,几粒铜纽扣,一支银簪,一件血衣... 忽然意识到这些历历白骨,那些图片中的面孔,都也曾是有过呼吸,有过欢喜哀愁的生命。 直到站在桥边看到秦淮河,我才真实感觉到,我是在南京了。 十里秦淮,一带清丽碧水,我是游客,我没有南京人对秦淮河的复杂心理,我眼中的秦淮河,就是自古文人笔下秦淮的风情万种,浓艳繁华。稍后天色渐黑,华灯初上,虽然没有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已足够旖旎。 还有刘禹锡诗中的那条乌衣巷。夫子庙西南数十米,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旧时王谢子弟善著乌衣,因而得名。我们到的时间,刚好是夕阳斜。 车开往HOTEL途中,这帮已经吃了一整天中餐的美国人开始询问,是否可以稍微在星巴克停一下,他们去买几杯咖啡。导游说这条街不可以停车,我们只好先去HOTEL。那里也有咖啡馆。DAVE直率地说,那不一样。 于是我们check in 之后,他们几个人就相约奔向星巴克了。我们这些中国人也稍微休整,然后奔向湖南路小吃街,去吃我们不一样的南京小吃了。 已经吃过晚饭的我们,又拥进了一家南京小吃大排挡。Jeniffer 最喜欢鸭血粉丝汤,zj喜欢炒田螺,我和lydia 最中意那个叫古法糖芋苗。香甜糯滑,这时候知道什么叫不小心舌头也吞下去。 整家餐厅挂满红灯笼,传统风格装修,小吃柜台上高悬食牌,抬头看见楼上镂花窗户里的食客。台上有一男一女两位评弹艺人,正抚琴而唱。我们已经吃到直想为了这些美食也愿意就此长留南京。 从大排挡出来,我们居然还有胃口去买来一碗酸辣粉,苏老师在一旁拍下我们四人争食的狼狈。 忽然旁边一个和女朋友在吃宵夜的男生对他女朋友说,你记不记得咱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一碗阳春面?却被我们听到,众人哄然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