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一游记开篇:悠闲金陵两日游————侧记再游南京 |
[游记]五一游记开篇:悠闲金陵两日游————侧记再游南京 |
2007-07-24 sina.com.cn |
在南京待的两天确实充分体现了悠闲这两个字的感觉,或许自助游优于所谓旅行团的优点正在于此,行程完全由自己决定,而且可以随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停留,或欣赏美景,或摄影留念,或指点江山,感概万千.有首打油诗说旅行团的安排就是: 上车睡觉,下车撒尿, 去到景点到处拍照,回到家里什么都忘掉! 这首诗确实也道出了当今中国式旅游的特色,为旅游而旅游,仅仅为了到此一游,旅游的真正目的,舒缓压力,释放激情等等可以说都不可能达到,一言以蔽之,花钱买痛苦!不过自助游带有的古代文人骚客或者旅行家那种自由散漫和悠然自得的享受在接下来的山东之旅中荡然无存,旅途中充满了痛并快乐着的复杂情感!当然这是后话,留待下回再表. 言归正传,南京的第一天晚上我还到新街口这个南京最繁华的地方逛了一圈,对于我这个在上海生活了四年,和香港有过亲密接触,和北京有过美丽约会,将在深圳继续生活的人来说,这种繁华的城市夜景可以说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不过对于一些热衷于城市夜景的人来说,倒也值得一看,毕竟南京的繁华还是有味道的. 在南京的第二天下午,在休整了一个上午之后,下午我和我死党的死党,刘小卓同志去南京大学好好逛了一圈,了却上回游南京留下的小小的遗憾. 南京大学分为鼓楼和浦口两个校区,据南大内部人士说,不到鼓楼校区不算到过南大,如此说来虽然我曾经去过浦口校区但是却没有真正看过鼓楼看来也不算到过南大,这正是上面说的小小的遗憾. 整个鼓楼校区被一条大街分成北校区和南校区.北面主要是教学科研区,难免主要是住宿区.如果说南大给我留下的印象中最突出的就是它所有的食堂都集中在一幢大楼里面,和清华交大这种把食堂撒得到处都是而且通过冠之以"第X食堂"X>=5以显示其校区广大的作风相比有点另类.不过虽然都集中在一起,这幢大楼的容量和高度还是体现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古老传统. 我游览的顺序是先北后南.北面的第一站就是南大的校史博物馆,确实对一个已经有一定历史的学校来说,校史博物馆往往是了解的最好途径.由于这些历史问题源远流长,一一阐述未免乏味,最大的感觉就是南大和交大一样都有一个和其他学校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现在冠之以交通大学而且和老交大有瓜葛的大学有5家之多,4月8日中国同时有5个交大在庆祝110周年校庆足够说明问题.而当年的国国民党中央大学在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一拆为六的痛苦回忆在这个博物馆中是重点陈列,不过要想全记下来还是很有难度.简而言之,今天的南大是当年金陵大学的校址,当年中央大学的校址是现在的东南大学,所以就和经常有人争论谁是正统的交大一样,谁才是当年中央大学的嫡传也经常引起许多口水仗. 不过南大历史上有过的许多辉煌时刻还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而且南大的一句校训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更加深我对它的好感: 嚼得草根,做得大事! 颇有古人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刻苦劲头,只是今日的知识分子还有没有这种精神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了。 中国的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客观地说,中国几所顶尖的高校的校训中窃以为最牛的是清华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他的虽不特别出彩,但是校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学者和学人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所以也是各有特色,这里不得不为中国第一高校北大在校训的缺失上感到遗憾。南大的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话语虽然朴实,但也还带有当年中央大学的气魄,而且一个学校有两个以上的校训也算是少见的了。 南大的另一标志性建筑就是北大楼了,乍听之下,很多人都以为北大楼和北大有着历史关系,其实仅仅是因为这幢大楼位于北面而得名,而且在北大楼两边还分别有东大楼和西大楼。北大楼是今日南大的校长办公室,和清华的清华园地位相仿。西大楼是老礼堂,东大楼是行政用楼。北大楼的建筑风格清晰地告诉人们它历史的悠久,外面爬满的青藤,有YY者称之为有常春藤之含义,若以此作为奋斗的目标当值得鼓励,若只为了呈一时口舌之快当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汗颜。不过北大楼后面校外的高楼大厦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背景,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北大楼顶的那颗红星到底 在视觉效果上有点格格不入之感,可惜这个观点和与和我合影的小卓兄仿佛相左,我记得他曾经颇为自豪地向我介绍说这个红星在建筑上有特点。不过北大楼和楼前的殷殷绿草和夹道浓荫透射出的知识氛围和闹市中的恬静令人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舒服感觉。我个人认为一个学校的浓厚氛围确实离不开林荫道和绿草地,今日交大闵行校区最为缺失的就是这点,当为交大人校园建设的目标所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任重道远和需要付出的努力艰辛从这句话中一再地得到证实! 此后再向西走,看到的校内建筑多为近廿年所建,虽然高大气派,不过在建筑风格上并无新意,国内的许多高校目前仿佛都走入了一个盲区,为了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都首先在硬件上下功夫,连清华北大都不能免俗,交大更是发挥到极致,校内到处尘土飞扬,工地上热火朝天,南大校内同样也有一处在大兴土木,不得不说是教育畸形发展的悲哀,希望这些国内高校的执牛耳者早日幡悟,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此后在小卓兄领路下来到南大旧时的一个用作上下课铃声的铜钟面前,锈迹讲述着它的历史,而小卓兄还上前敲了一把,钟声依然清脆响亮,历经岁月而不衰,在想象中这种钟声往往伴随着的是琅琅书声,学生们高谈阔论的议论声,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和雄心壮志通过钟声传向远方……我对历史的偏好使得我不禁思绪万千!看着许多在此留影的人们,希望大家都有一份同样的书生意气,作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我还上了南大的生物楼小卓兄的试验室转了一圈,隔行如隔山,读经济学的我对满眼的仪器设备如坠云里雾里,只能一笔掠过,只是希望这些造价不菲的试验室能够真正物有所值。 南大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南区的宿舍区。到此我才真正的意识到嚼得草根这句话的含义,环境之恶劣实为国内重点高校之罕见,比起交大本部那些上了岁数的老宿舍楼是忧国之而不及。出于对南大的尊重,这里我就不把照片放上来了,不过大家可以想象在一幢老式的房子里,满带灰尘的窗户中透进的阳光中到处飞舞的尘埃,失修的木地板会把你的洗脚水往楼下肆无忌惮的渗透,八个人挤在房间中央的一张大桌子旁边,夏天热得大汗淋漓……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南大学子的忍耐力和意志力,而据说即使女生寝室也不遑多让,小卓兄的老师的老师竟然和他住的是同一幢楼,心底更是肃然起敬。薪火相传,确有这么一点意思! 总结之,南大比起交大来,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这也是我对它一直以来都很有好感的缘故。如果想看近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也不啻于一个好地方。 南京的游记到此告一段落,明天争取把山东游的经历贴上来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253638010003lv2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