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观光序列(一)______南京之行

[游记]观光序列(一)______南京之行

2007-07-30    sina.com.cn

在南京东郊钟山风景区内,肃穆壮严的中山陵是游人必到的地方。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墓地,它以凝重的历史意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优美的园林景致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成为海内外华人瞻仰的圣地。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遵照先生生前归葬南京东郊钟山之遗愿,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建造中山陵。1929年春,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同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从那时起,孙中山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

中山陵前临平川,后依青山,呈警钟型。陵墓建筑全部覆盖蓝色琉璃瓦,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它结合山峦地势,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绿茵、宽阔石阶把孤立的小建筑联成整体,苍松翠柏,漫山碧绿,既有时代气息,又蕴民族风格,是我国近代大型群体建筑的杰作。

中山陵园历尽沧桑,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许多景点建筑毁于炮火之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山陵的保护。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曾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陵墓四周。1961年,中山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政府拨款100万元,将中山陵陵门、碑亭、祭堂顶上的琉璃瓦进行了更换,祭堂和墓室的铜门也全部修整如新。1986年,国家又拨专款再次对中山陵的灵堂、碑亭和牌坊加以修葺,并修复了陵墓附近的藏经楼主楼,作为孙中山纪念馆。港澳台游客到此无不感叹:“中山陵漂亮,保护得真好!”在中山陵园建园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孙中山的侄孙女孙穗英在拜谒时,激动地对中山陵园的管理人员说:“感谢你们为先生陵墓付出的劳动。先生在天之灵可以告慰了!我一定把所见所闻带到台湾、带到美国。”

中山陵内的多处附属建筑近年来也得到了妥善修复和保护,正气亭、永丰社、永慕庐、议政亭、仰止亭、音乐台、流徽榭、行健亭、航空烈士公墓等均修葺一新。中山陵园管理局还将筹集资金,对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别墅--桂林石屋进行修复。

中山陵园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也得到了海外人士的襄助。由台湾张平诏先生捐资建造的“博爱阁”已屹立在梅花山之颠,由香港意利辉投资有限公司张健、蒋明两位先生捐资建造的“中山书院”也已在当年中山文化教育馆的旧址上落成。

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园林总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改革开放以来,中山陵园管理部门对紫金山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仅补植雪松就达10万株。同时不断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加强对林木的保护管理和治虫、防火工作。如今,这里林海苍茫,花团锦簇,四季景致美轮美奂。

春季,梅花山上万株梅花争奇斗艳,250多亩的梅花山暗香浮动,赏梅的人流如潮涌动;夏季,中山陵音乐台紫藤悬垂,抚慰英灵。流徽榭、紫霞湖清洌袭人,更有陵园大道已成绿荫长廊,构成一片凉爽世界;秋季,松风阁、宝公塔等名胜古迹掩映在绿叶黄花丛中,灵谷公园内万株桂花四处飘香;冬季,紫金山更见壮伟,中山陵墓区雪松尤显青翠挺拔。

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钟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四五百万人次,并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证书。今后,中山陵园风景区将以民国文化和明文化为主线发展旅游事业。

今日中山陵,使前来拜谒瞻仰的海内外同胞无不感到心动情凝。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学智说:“中山陵是中华儿女永远景仰的圣地,保护好中山陵,这是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共识。我们将不遗余力地保护好它,建设好它,管理好它。”

第二站
总统府

历经沧桑的南京“总统府”,如今已得到全面整修、扩建。这里已成为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位于古城南京长江路292号的这片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时代,先后成为陈理的汉王府、朱元璋养子沐英西平侯第、黔宁王府、朱高煦的新汉王府。清王朝268年间,这里长期作为两江总督署和江南织造署的所在地。太平天国时期,这里被扩建为气势恢宏的天王洪秀全宫殿。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1月1日,这里成为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府。1928年4月,国民政府在此成立,并对这一建筑群作了一系列的改建,将大门外的东西辕门拆除以扩建国府路(今长江路),重新修建了门楼(即今天的“总统府”大门)。后又在大院正中北端增建了一幢五层“子超楼”,作为国民政府的办公楼。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迁回南京,这里又成了国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48年5月,改为总统府,一直延续到1949年4月23日。

经过数朝更迭、几代积淀,总统府建筑群具有复杂多样的建筑风貌,在南京众多的名胜古迹中凸现出与众不同的历史价值。

1949年之后,“总府统”一直由江苏省政府、政协等机关使用,最多时曾有二十多个机关、一千多人在此集中办公,成为“办公重地”,仅有西花园--煦园对外开放。游客至此,大都谢绝参观,很难一睹这座深府大院的全貌。

多年来社会各界对保护和开发这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呼声甚高,对建设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建言良多。从1984年起,江苏省的诸多机关陆续搬出“总统府”,前后历时16年。

在迁出各种机关之后,江苏省决定将这里辟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投资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并向公众开放。

曾经神秘的“总统府”吸引了众多游人。这里每天游客如云,前来踏寻过去只在影视中见过的历史遗迹。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勇说:“走进‘总统府’,就好象在读一部中国近代史,这里让我领略到了南京和中国近代的风云变幻。”

为保护“总统府”周边的近代建筑遗存和恢复这一街区的历史风貌,经专家们反复论证,江苏确定将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的范围扩展为东至东箭道,西至太平北路,南起长江路,北至长江后街,占地总面积12.27公顷。

目前,博物馆已对四万多平方米建筑进行了维修,对“总统府”大院的环境作了整治,按原貌修复了国民政府行政院、两江总督马厩以及天朝后宫小院落等3处遗址,并推出了“两江总督署史料陈列”、“洪秀全与天朝宫殿史料陈列”、“孙中山生平史迹展”、“总统府史料陈列”以及“总统府门楼展”等五个展览。

按照规划,由“总统府”扩建而成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将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及风貌协调区。其中核心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包括“总统府”旧址、煦园、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和原两江总督署马厩,长江路沿街高大围墙和中轴线庭院深深的空间布局将得到保留,并清理电杆电线、架空管道等有碍观瞻的构筑物。建设控制地带则采用保护、改造相结合的建设方式,保留民国以前的建筑,1949年以后新建的建筑则予以拆除。风貌协调区是博物馆规划用地外围的城市建设区域,以保护扩建后博物馆的独特景观和优美环境,总面积约42公顷。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cf3a25010009ji22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