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夫子庙(上) |
[游记]夫子庙(上) |
2008-05-22 sina.com.cn |
回到上海已是晚上十点了,南京至上海的火车没有买到座位票,于是一路从南京站回上海。这样的旅行多年不遇,感觉很新鲜。尽管有些疲惫,此刻白日里金陵城中的场景却像抽动起来的皮影戏一般又在脑海里生动起来。 这次目的地是南京浦口区汤泉镇上的温泉饭店,中国四大温泉之一的南京的汤山很出名,但是汤山之源的汤泉却鲜为人知,和朋友们在冬日萧瑟的浦口度过了一个很海贝的温泉桑拿之夜,第二日就前往我一直心向往之的秦淮河,夫子庙。 对秦淮风光的神往,来自于朱自清先生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尽管现在看来朱先生的当年的文字,书生气重了一些,但是那篇文章还是感动了我十多年。我不知道秦淮河的水比之西湖、瘦西湖之水究竟美在何方?我不知道秦淮河的“七板子”较之什刹海、颐和园、万牲园的船又妙在何处?只知那一带有浓得化不开的绿,有六朝金粉的纸醉金迷,有秦淮歌伎的潜吟低唱,抑或纵情高歌。但是那一晚朱自清和俞平伯先生透过画舫的窗看见的迷离空蒙的秦淮灯火,连同那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就足以使我心神荡漾起来。 去的时候冬雨初霁,端康路一带人流熙攘,夫子庙字样的牌楼立在一边,四处是平房门面的服装店和饮食铺。风格有些像上海城隍庙的入口,只是没有停车位,也没有气象森养的金楼银店。服装店和饰品店零星分布,饮食谱多卖糖葫芦、南北干货、炸豆腐、鸡翅之类的电热油炸食品,还有到都有的珍珠奶茶,当然还有金陵特产点,到处拉着金陵桂花盐水鸭的招幌。那边有做米糕,一个人抡起大木椎子,朝着一摊软绵绵的糯米砸下去,做好的糖糕有条状、团状,包入塑料盒中出售。朋友们买了一些,略偏甜,且冷,此外就是糯米味道。 就要到秦淮河了,没有诗情画意的淡入,没有金陵风韵的导引,这样的入口似乎这一切在任何一个城市有庙会的景点处都能见到。不过夫子庙的服务态度倒是各地罕见。我和朋友在油炸食品这里买了一些炸豆腐,一面无表情的中年妇女把炸过的豆腐在油里漂了一下,沾了酱就塞给了我。酱水淋漓滴了一手,问她要几张餐巾纸擦一下,没料她眼一瞪,说5已经拨了你们嘎长一条餐巾纸,你们三个人还不够?!三个人拿去分分~要餐巾自己买,一块一包!恕我直言南京人的那口话真叫爽脆,听说南京人自己也觉得土气,不够登大雅之堂,那一口话怎么听怎么像凶神恶煞在骂人。我朋友说不就两张纸头么?!从来不见那么小气的!那女的说:你要骂人,我不怕你,我陪你骂。。。。。算了吃几块豆腐可以吃到吵架,还是不敢奉陪,不过这样的人安排在夫子庙的入口之处,实在有些令人失望。网上很多人些人说“南京无美女”,原本我是看好金陵十二钗的,恰好我最喜欢的史湘云又是地地道道的金陵史家,我最爱湘云的是她天真烂漫地叫宝玉二哥哥为“爱哥哥”。“二”读成“爱”的确是南京口音,当时我觉得湘云这么叫着一定是口吐兰气,温柔烂漫。如今真的听到这一口的方言,我想我还是继续喜欢林薛宝钗吧。就是不知道台湾的南京话怎么这么嗲?林志灵那个话,一般男人听了不是骨头会发软,就是毛发倒竖。两者发生这么大异变,的确是件诡异的事情。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2c2475010006b7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