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区 |
[游记]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区 |
2008-05-22 sina.com.cn |
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区地处南京城南,秦淮河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建筑群。南临秦淮北岸,从文德桥到利涉桥,东起姚家巷,西至四福巷,北邻建康路东段。今天我们所见的夫子庙建筑,一部分为清末重建,一部分为近年重建。东西坊门所刻|德配天地|和|道贯古今|为曾国藩手迹。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夫子庙就好像是秦淮皇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素有“江南佳丽地”之美誉。历史上,夫子庙曾四毁五建。 南京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孔子自古被人们尊称“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这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烧而严重损毁。1984年,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如今的夫子庙已焕然一新,再展辉煌。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1991年被国家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夫子庙正门叫棂星门,后为大成门。过大成门到大成殿,是专门祭祝孔子之处,东西有配殿和长廊。往后为崇圣殿,结构高大,过去是历代先贤祠。崇圣殿后为治山。山上有顾亭林饲。山顶上有敬一亭,可远眺钟山雄姿,近俯夫子庙全景。清末所建江宁府学在夫子庙之东,现大部分建筑已毁。 大成殿后街北为学宫,门楣上原有朱红墨字“学宫”匾额,门外原有柏木牌坊,上书“东南第一学”。其后原有四书斋,为学子的自修室。再后为明德堂,建于南宋(1139年),现堂名为文天祥书写。明德堂东四原有一些建筑,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改作他用。学宫后有一土山名卫山,山上有敬一亭,亭畔种有梅花和翠竹。东吴后主孙皓结为颂扬自家四代之丰功伟绩,于天玺元年(276年)八月立天玺记功碑于此,碑上刻有《天发神文》,所以又叫《天发种规碑》。晋时,碑折为三段,后人称之为三段碑。据传此碑仍在卫山下,是江苏省见于古代史册的第一个著名书法家皇象所书,字体将篆书、隶书结合起来,写得气势雄伟,浑厚有力,开张舒展,别开生面。清康有为推崇此碑说:“笔力雄健冠古今。” “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这里南京夫子庙重建的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幅楹联,它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子庙的建设新貌含蓄而充分地展示出来,给游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 南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朝古都。六朝时代,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酒楼、茶馆、小吃店,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 南京秦淮河古称淮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故名秦淮河。有“六朝金粉”之称。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绿窗朱户,夹岸而居。灯船蜿蜒似火龙,素称“秦淮灯船,天下第一”。现在的秦淮河,成为具有六朝古都特色,庙、市、景合一,融游览、购物、品尝小吃、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这里逐渐成为金陵城的繁华地带,许多豪门世家、权贵差不多都聚居于淮水两岸,繁华昌盛,金粉楼台,鳞次栉比。夫子庙附近的河房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风流韵事,都发生在它的身旁,被历史文人骚客吟颂传唱。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散落民间的风味小吃得到发掘整理,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小吃供应干稀搭配,荤素相间,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夫子庙地区茶楼饭店,街边小吃,满目皆是,形成独具秦淮传统特色的饮食集中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夫子庙地区有七家点心庙制作的,因其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经专家鉴定南京秦淮区风味小吃研究会于1987年9月正式命名这八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为“秦淮八绝”: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0f107010008f9.html11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