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明孝陵缘何顺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旅行游记←龙游社区 |
[游记]明孝陵缘何顺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旅行游记←龙游社区 |
2008-04-11 hlj.net |
Rss & SiteMap 龙游社区http://www.longbbs.net 龙游社区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 龙游社区 → 『旅行游记』 → 明孝陵缘何顺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明孝陵缘何顺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楼 孤独不苦 发表于:2004-4-2 22:19:03 7月3日,经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投票决定,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这一切为何未妨碍它被列入“世遗”扩展名录呢?
专家们认为,600多年来历经战火和风雨侵蚀,虽然其面貌完整的原有木构建筑已不存在,但是所有历史遗存均完好地保持了其原先的空间格局;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代开国皇帝的陵寝,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创建了帝陵新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
徜徉在孝陵园区,人们不由得赞叹其神道石刻庄严肃穆,融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为一体,代表了当时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地面建筑气势雄伟,体现出明清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整体布局张弛有度,显示出当时文化和艺术的最高境界。
不经专家指点,你也会发现,孝陵以钟山为屏;再听专家介绍:巍峨的钟山有东、中、西三峰(中峰为主峰),这与“华盖三台,尊极帝位”之说相合。独龙阜东西分别是龙山、虎山,南偏西为前湖,北部有位于钟山主峰之下的玩珠峰,这分别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正前方有梅花山作为“前案”,更远处有天印山呈俯伏拜揖之状,表示“远朝”。陵宫东、南两面有“冠带水”自东北向西南潺潺流淌,可保王气聚而不散。它既体现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又符合儒家的礼制秩序,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艺术结晶。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思维模式,给这些地理特征赋予了很深的东方文化内涵。
与南京城墙和明故宫相一致的是,孝陵在营造上同样达到自由与规整的结合:陵宫平面规整划一,中轴对称,但是神道蜿蜒曲折,一改历代帝陵仅为中轴对称的布局。陵寝位于京城城墙和外郭之间,成为明都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太子朱标的东陵与其父母合葬的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这些都被认为是“独树一帜”。
朱元璋曾追尊先人为帝。去过江苏盱眙、安徽凤阳,参观过朱元璋祖坟的人也许留意过,那里仍然沿用了唐宋帝陵之制。专家们认为,唐宋帝陵为上下宫制度,在设计理念上注重的是灵魂;而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紧凑的三进院落制度,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皇权。这创建于孝陵的三进院落陵寝制度,为明十三陵、明显陵和清东陵、清西陵所承继。明孝陵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帝陵制度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据介绍,1998年在原址复建的陵宫门,古建筑专家也依据了考古发掘资料,按传统方法施工,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保护区内没有工业生产、采矿、伐木等项目。建国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财力,用于孝陵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及研究,保持了陵寝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恢复原有环境风貌,加之此次点出了其固有的深刻东方文化内涵和独树一帜之处,这些都促使申报成功的把握增大,值得今后其他地区和单位做好文物保护和申报“世遗”时借鉴。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
转自:http://longbbs.hlj.net/dv_rss.asp?s=xhtml&boardid=33&id=744532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