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明孝陵的谜团实在太多,如众人所熟知的石象路,沿途有几十只动物的石雕,但是平常百姓所接触频繁的牛羊等动物一个都不见,而且这些动物或坐或站。朱元璋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动物?昨天,记者就此走访了中山陵园管理局文保专家刘维才先生。 刘维才先生说,石象路呈东南——西北走向,长618米,地势略有起伏,两侧布置石兽六种,共计12对24件,六种石兽依次为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等,每种两对,造型均为一对站立,一对蹲坐。平常人以为那些石兽是跪着的,实际不然,兽只蹲不跪。 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兽呢?刘维才老先生说,这六种神道石刻,都是当时的吉祥物,有的还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狮子素有百兽之王的美称。据《传灯录》记载,释迦牟尼佛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上、唯我独尊”,“佛为人中狮”,所以,人们把狮子视为神奇的异兽,权威的象征,产生一种敬畏的感情。佛教便以威武凶猛,有巨大的震慑力的狮子来护法。随着佛教东传以及狮子引入内地,我国也逐渐采用狮子形象作为装饰。这样,狮子入选就不足为怪了。 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能辨识善恶,是非分明。相传东北人在山上打猎,见有独角珍奇动物,捕获后将此兽献给楚王,楚王见之大喜,长期留在宫院饲养,驯服。有一天,獬豸将独角竖起,触击宫中一个大臣,屡见屡触,楚王开始产生了怀疑,便派人调查该大臣的行为举止,结果该臣有涉嫌叛乱之罪,所以楚王下令立刻将该臣投入大牢,并随即封獬豸为神兽。 刘维才先生说,民间传说,当时的执法者在审案时,要戴獬豸冠,以示能辨识是非曲直。陵墓神道中的石刻獬豸两对,凡来谒陵的忠臣和奸臣,獬豸就能识别。如果是忠臣,它会无声放行,如果是奸臣,它就用它的角触碰他,拒绝该臣前行。 骆驼,被人誉为“沙漠之舟”,不仅能驮善走,更能适应艰苦的环境,还能在沙漠地里知泉而饮。在我国古代它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曾往返于丝绸之路,为贸易往来,做出特殊的贡献。 神道石刻中,象是庞然大物,取材于江苏大连山。民间传说石象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胡大海挑来的。据《明孝陵志》载:“大象石料是冬季滑冰而运,当时沿途泼水……”开冻时停运,再待次年冬季续运。这样巨大的工程,只有当时的帝王不惜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办得到。 刘维才先生说,在历代帝王神道中石刻大象的比较罕见。但朱元璋少年当和尚,后来信佛教。在他的神道石刻中有四只象可能与他信佛有关的。据《化婆塞戒经》卷一称:“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象。兔不至底;象则尽底”。 麒麟是吉祥物,麒和麟是两种动物,属于“麟凤龟龙”四灵中。它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古传麒麟送子之说。 良马在帝王宫廷御用中是最受宠的。孝陵神道的4匹石刻马,借鉴历史骏马美称。而且马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们所共有的一种神道石刻。刘老先生猜想,之所以选择马做石刻,可能是领兵打仗时,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对马都是他们的伙伴,朱元璋与马有着特殊的感情。 至于为什么不选牛羊,刘先生说,可能是朱元璋觉得自己是皇帝,应该与百姓不同吧。【据金陵晚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