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明孝陵神道的深处 游记攻略

[游记]南京:明孝陵神道的深处 游记攻略

2008-06-10    wankee.cn

历史的巨人留下长长的足迹,循着这些足迹,人们会吃惊地发现,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垮台,几乎都是从统治阶级内部的腐败开始,而且都毫无例外地从统治阶级最上层的腐败开始,这几乎成了一条历史的规律。

——引自我在《驸马传》一书中所写的《横行不法的欧阳驸马》开篇语

神道是属于帝王将相的,但它却是一个人生命之路走到尽头的标志。威风犹在石兽和石雕的文武大臣,护卫着一代英主朱元璋的亡灵升天之后,今天看起来反倒变得无比安祥和宁和。

晨光中,独步在明孝陵空寂的神道上,巨大的石象、骆驼、骐麟和文武大臣成对成对地夹在路的两边,虽然相隔六百年的时光,却好像只隔了一层纸,我仿佛可以和古人对话。

是元朝末年的天灾人祸,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逼起了江淮大乱,逼出了揭竿而起的义军,逼反了一个靠乞讨为生的和尚,这和尚就是后来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

在神道上走走停停,脚步就像踏在时空邃道上一样,让人回想起了朱元璋,回想起了元末明初的大乱,回想起了朱元璋为了朱明天下永传后世所费尽的心机。一切都如过眼烟云,而今留下来的也许只有这些石头了——而石头,也许可以保存一些古代气息的。

在中国数百位正式的帝王中,恐怕只有朱元璋出身最寒微了。他从小死了父母,十几岁时无处存身便进了寺庙剃发为僧。原本要在青灯古佛旁了此残生,可动荡的年月,连吃斋念佛都不能容,于是他才进了红巾军,由不杀生的佛教徒变成了一个靠杀人才能生存的“强盗”。这也许是历史的必然和人生无奈的选择。

我和一伙旅游学校的学生走到了一起,来到一对武臣石像前,这石像名叫“翁仲”,据说,明孝陵的翁仲是中国古代传下来的最大的翁仲。

查寻史料我们知道,“翁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相传他身高一丈三尺,英勇异常,因此秦始皇令他带兵驻守临洮,从而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便把他的形象塑成铜像,立在咸阳宫司马门外。据说匈奴人来咸阳朝贡,远远见到了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就这样,后来的统治者沿习秦始皇的做法,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了——可见秦始皇影响的深远。

我站在威武的翁仲像前,看那雄伟的身躯,怀中的利剑,圆睁的眼睛,感到一股杀气逼来。通观朱元璋起义以来的戎马生涯,有多少能征惯战的将士驰骋疆场,才打出了大明的一统江山。

可是突然让我想到,朱元璋坐稳江山后,又大肆诛杀功臣,到他临死时,几乎所有的功臣都让他诛杀殆尽。一次,朱元璋竟要杀明代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太子朱标实在看不下眼,就向朱元璋劝谏起来。朱元璋让宫中侍卫拿来一把带刺的荆条让太子去抓,因为有刺,太子不敢下手,于是朱元璋说,我这是在为你除刺呢——残酷的世袭统治,其道理的深奥恐怕只有皇帝本人最懂了。

又前行几步,是两个文臣像站在路边。只见这两个文臣一脸凝重,手拿笏板,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于是让我想到,明代的一些开国老臣在朱元璋的统治下兢兢业业,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往事。明开国初本是左右丞相打理朝政的,可是自从丞相胡维庸谋反案出现后,朱元璋如坐针毡。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过大,朱元璋力改历史惯例,下旨明朝从今以后不设丞相,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了监视臣下是否有谋反行为,他甚至还组织了一个特务网,这些特务被称为“检校”,其成员相当复杂,除了皇帝最亲近的人谁也认不出他们来。有一位大臣叫钱宰,因为年纪太大,每天天不亮就要上朝实在太辛苦,在家里写了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愿,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对他说:昨天你作的诗挺好嘛。不过我可没有‘嫌’你迟呀!你把它改成‘忧’字怎么样?”一句话,吓得钱宰一身冷汗,连忙叩头谢罪。

朱元璋对臣下的严密统治恐怕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了。他设立的锦衣卫,其刑法之严酷,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

仅举几条为例:洗刷:把人犯放置铁床上用滚水浇;铁帚:用铁制的扫帚扫去人犯的肉皮,直至露出白骨;枭令:用铁钩钩住人犯的后脊梁悬吊起来;抽肠:把人犯挂在架子上,用铁钩钩住人犯的食道拉出肠子;剥皮:把人犯整张皮剥下来塞上草做成标本示众……这些刑法直至洪武二十年才废弃不用。

还有一种叫“廷杖”的刑法,即将有罪的大臣当朝用板子打,挨打的人皮开肉绽,观看的人心惊肉跳,不少大臣被活活打死。工部尚书(相当于副丞相)薛祥就死在廷杖之下,就连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也丧命廷杖。

朱元璋的严酷不光是对有罪的大臣,对自己的亲属也是一样。驸马欧阳伦,本是与朱元璋共患难多年的妻子马皇后所生的女儿的丈夫。因为倒卖茶叶,动用官府大车(古代官倒),竟也让朱元璋处死了。

想一想,在这么严酷的刑法下哪个官员还敢冒犯天规!

都知道清初有“文字狱”,殊不知明初也有,而且大多是捕风捉影。有大臣拍马屁给朱元璋上贺表,文中有“圣德作则”,南方“则”与“贼”同音,朱元璋竟以为是骂他作贼(起义之初被官府骂为贼);还有一官员上贺表时有一句“睿胜生知”,“生”与“僧”同音,朱元璋以为他在讥讽自己的和尚出身,结果都因此获罪。于是吓得官员们连贺表都不敢写了,特请皇帝发个写贺表的样式才敢动笔。

现在分析起来,也许是朱元璋出身太低微了,所以他唯恐臣下背叛他,才行此酷法,并且到了神经质的地步。

但是,朱元璋也是中国古代最勤勉的皇帝之一。他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在治理朝政上,每天天不亮就处理大大小小的政务,一直到天黑。如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短短八天时间,他所批奏章1660份,处理的事情3391件。也就是说,他一天要看200多份奏报,办理400多件事情!

除此之外,朱元璋不尚侈华也是出了名的。他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洗了多次旧了才能换。他甚至看到太监穿着华丽了都要训斥起来;宫中收到外官进贡的华丽席子,他下令退回去,为的是收下后,下面各地方闻声而动争相进献,一旦成风会鞅及整个国家。

无数朱元璋的故事涌上心头,带着些许惆怅我进了神道最深处的孝陵大门。站在高大的树下,让我感慨起来,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当上皇帝后还能保持农民本色,从这一点看还真让人同情。

通常,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一般都有一个贤德的皇后,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原是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养女,明建国后,每有灾荒出现,她都吃粗饭野菜,并时时劝谏朱元璋多做善事,关心朝廷是否赈灾了。她死后,老百姓深深怀念她,朱元璋谥她为“孝贤皇后”,她的陵墓就叫“考陵”了。朱元璋死后,也和马皇后葬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明孝陵。

转自:http://travel.wankee.cn/news/news_detail.asp?nid=1899633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