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栖霞山游记(二) |
[游记]栖霞山游记(二) |
2007-07-21 sina.com.cn |
栖霞山游记(二) 据说佛主圆寂后,众弟子将佛主焚化,有舍利子无数。弟子将佛主舍利分800份,分送印度各地,并建塔保存。佛典昭示,始皇维国27年,古印度阿育王向世界散施佛骨,以弘扬佛法,中国得十九。舍利崇拜是佛教重要的传统之一,其感应和神杰无庸置疑。如西安法门寺,佛主释迦牟尼的骨舍利。传说,舍利塔有保佑一方平安之功效。数千年来,凡得舍利塔的寺庙无一不香火鼎沸,人杰地灵。 拾山而上,自然奇观生动秀美,饶有情趣。栖霞山古称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困此得名。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 米,卓立天外,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偶走山西往望江亭,只见古枫成林,树影裟裟,俗称枫岭,恰似北京西山。每每深秋,满山红遍,景色十分迷人,是栖霞山的主要景致。近年,因气候变化,枫林不红,原野失色。山路蜿蜒,古迹名胜很多,观桃花胜景,回想李香君的故事,“桃花扇亭舞桃花,人面桃花不知是那年。”时光舞袖,流水不在。奇岩怪石不少,草木断桥忧怜。半山之间,珍珠泉畔,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疏剔而出,清乾隆帝的诗句石碑“一泓无泽印空澄,山脚泉歕珠颗砅。凭揽不殊昔年况,剔疏犹意尹家曾。”苍劲有力,大气恢弘,虽历经风雨,依旧风骨凝重,精光内含。以手击掌,泉中白珍珠点点,晶莹可爱。 过珠泉,枫林渐隙,清风徐来,心旷神怡。一刻钟后,偶登上望江亭,只见江水滔滔,山野茫茫。紫烟翠霞,龙虎伏翼。偶友指点,那些大圆桶是炼油厂的储油罐,江边停泊着运输的油轮,江面波涛汹涌,轮船竟发。那边是金陵石化,这边是变化中的仙林。今登栖霞风光好,远江近山分外娇。栖霞山美,栖霞寺的僧人更美。影片《栖霞寺1937》刚结束拍摄,偶有幸一睹。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余万同胞遇难。栖霞寺主持寂然法师铁肩负厄,处之泰然,率众弟子,同日军周旋,安全转移难民2万余人,并解救抗日军人。1939年寂然法师圆寂,这段历史渐谈,就此尘封60余年。 仙山已登,好景难忘。感怀甚多,随以游记记之。 无言 2005年—7月—20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3fdce1220100022s4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