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燕子矶游记-西祠胡同 |
[游记]燕子矶游记-西祠胡同 |
2007-08-02 |
大梦方觉醒,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当我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阳光灿烂,阴霾的心情刹那好了起来。静极思动,忽然想出去走走,便背上背包,骑上单车出去了。 好久没有去燕子矶了,就打算去那里看看,路上行人不多,我轻松的蹬着车子,惬意的吹着风,感觉不错。燕子矶离我家不远,而且在我没有来南京的时候就知道它的名字,和湖南城陵矶、安徽采石矶并称为长江三矶,其中以燕子矶名气最大。 关于燕子矶,历史上有不少的文人墨客留下足迹。连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都在此泊舟,乾隆皇帝更是写有燕子矶几个大字,现在仍刻御碑亭里的石碑上。碑背后还写着诗: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说实话,乾隆的诗写的真是一般,还不如行之先生在江边写的“想一想,死不得”几个大字有意义。记得以前几次去的时候都在夏天,江风习习,确实是好去处。尤其是在傍晚,落日余晖,波光粼粼,江中千帆点点,昔日就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可惜现在已经全无旧时的盛景了。 说到了燕子矶,不得不说幕府山,说来很巧,我住的小区就叫幕府山庄,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会叫幕府山呢?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日本有德川幕府时代,是德川将军掌权的时代。今天无意中在公园门口的一个壁画上知道了由来,原来是南朝王导在此山设幕议兵,故称为幕府山。燕子矶就是在幕府山的一脉直渎山上。 到了公园门口,才发现和以前大不一样,附近的民居很多都被撤除,修整成大道了。却少了意思。没有心情进去公园了,就骑着车子到江边去了。江边的路泥土飞扬,运沙车来往不停,很是扫兴。路过头台洞和二台洞的时候,看着脏兮兮的样子,更觉得无聊。 无聊中,我看到附近有采沙船,就拐到了去沙场的小路,一分钟后,宽阔的江面便展现在眼前,虽然江边没有燕子矶那样的悬崖峭壁,但堤上杨柳成荫,却也是惹人喜欢。 江边有一老翁在垂钓,不是寻常的池塘的钓法,而是几个钓杆插在江边的石头缝里,老翁悠闲的坐在树下乘凉。老翁须发皆白,估计已是花甲之年,我便过去和他攀谈起来。 老翁很健谈,和我说些江中的鱼类,还告诉我说江中有些古怪的东西,在大风来的时候,就能看到江猪之类的神秘东西。说话的时候,鱼杆上的铃铛响了起来,老翁急忙去拉,却总也拉不上来,我以为是钓到了大鱼,因为鱼杆都弯了,老翁却告诉我说鱼已经跑了,因为下面有石头和垃圾杂物,我将信将疑,一会,老翁把线收上来,果然钩上面全是破布条。我很是遗憾,老翁却淡然的笑起来:钓鱼就是一个求个心境,上与不上,不过是运气罢了,有什么遗憾的啊。几句话说的我觉得自己特别俗气。 一会,老翁将钩抛入江中,又悠闲的喝起茶来,继续和我聊着对面八卦洲的典故。这时候我看到旁边有用竹竿搭的架子,延伸到江边。就问老翁是何物,老翁说那是一种捕鱼的工具,叫“缯”(一种网,细密的网,),我倒觉得应该是“罾”,老人哈哈大笑,说年轻人有些意思。有机会查查字典,看谁说的对。 两个人谈笑甚欢,不觉夕阳西下,老人说该涨潮了,快有鱼出来觅食了。我确看天色已晚,不得不告辞了。 骑上街道,正是下班放学的高峰,路上熙熙攘攘。刚从清净的地方出来,不得不重新进入这纷扰尘世之中,怅然。。。。。。。 |
原始链接:http://www.xici.net/b348002/d19978876.htm |
转自: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