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五一旅游秦淮河(5月4日下午) |
[游记]我的五一旅游秦淮河(5月4日下午) |
2008-05-22 sina.com.cn |
□金陵晚报记者 朱波 张艳 【金陵晚报报道】82年前,中国当代大文学家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游十里秦淮河,写下了传世佳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尤其朱自清的《桨声灯影》一文,成为祖国大江南北几代人争相传颂的名篇,秦淮河也因此成为中外闻名的“文化名河”; 昨日,金陵晚报续写佳话,邀请朱自清的嫡孙朱晓涛先生,游览整治一新的秦淮河,在风光中“追忆”其祖父当年笔下的桨声灯影…… 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傍晚6时许,碧波涟漪的秦淮河,一面还映着些许夕阳、一面霓虹灯火已勾勒出了夜的身影;在众多朗诵决赛选手的陪同下,朱晓涛登上了画舫,开始了“桨声灯影”寻踪之旅。 碧波推动着船儿,从泮池向淮清桥方向进发。这里沿岸开设了21处码头,可观赏桃叶渡、江南贡院、李香君故居、朱雀桥等多处景观,其中不少是朱自清笔下曾经提到或者描摹过的,朱晓涛兴奋地和记者讨论着这些典故。 当船平稳地在文源、文正、平江、文德、来燕、武定、朱雀、镇淮等桥之间行驶时,一些崭新的景观进入了朱晓涛的视野,这些是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投资兴建的,朱自清文中并没有提到。像八座桥本身,或是雕刻着《泊秦淮》诗碑、或是解构了“乌衣巷”诗文浮雕、或是塑以秦淮河历代名人雕像……几乎一桥一景,尤其是桥墩上镌刻“状元及弟”等石刻的文德桥,与大成殿、聚星亭、魁光阁等灯光辉映下,构勒出倒映在水面上的“灯影秦淮”,美轮美奂,让朱晓涛不断称赞。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 当画舫悠悠荡荡地来到了游览线路的最东边——东关头时。朱晓涛与记者一行人登上了码头,瞻仰有600年历史的明城墙水门,并俯瞰秦淮河夜景。“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正在回味朱自清的美文,朱晓涛就在岸边看到了朱自清、俞平伯的雕像。 原来,这两尊塑像是今年10月秦淮区为纪念朱自清和俞平伯对秦淮河的伟大贡献而刚刚坐落的。只见朱自清斜依树干、俞平伯站立前面,两人同样的“五四长袍”,一个看上去清瘦而儒雅,带着几分童真的孩子气;一个则刚毅淡定意气风发,恰是当时20来岁的朱自清和俞平伯的真实写照。 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 就在我们的船只在河中留连的时候,秦淮河面不断有画舫在我们面前来来往往。有小些的船,也有大些的舫,此外,一艘艘画舫中传来古琴的叮咚、古埙的呜咽,配合着岸边的酒家,不时传出的昆曲声声,令朱晓涛陶醉不已。而画舫中的秦淮小吃,萝卜丝烧饼、五香茶叶蛋、糯米糍、状元蚕豆等等、更让朱晓涛赞不绝口。 记者告诉朱晓涛,从1998年内秦淮河恢复水上游览以来,就一直打着朱自清命题的“桨声灯影”旗号。但当时其航线一直局限于文德桥至平江桥之间的1.5公里范围,还不是朱自清当年游览的线路。为了加快秦淮风光带建设,直到刚刚结束的10月份,南京才开通了东水关至中华门城堡2.5公里的水上游览线,部分恢复了朱自清俞平伯当年的游览线路。按照有关部门的想法,南京正在大力梳理外秦淮河,以全面复现当年朱自清的水上游览线路。 “秦淮河的文化实在源远流长,值得一书,即便没有朱自清,一样也应有文章诗篇令其流芳”。朱晓涛对南京人给予朱自清如此的厚爱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对未来的秦淮河旅游发展充满了信心,“我愿意扮演好我的角色——当好秦淮河文化旅游大使,为秦淮河的旅游多做宣传。”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2b489010004q1.html4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