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五一旅游秦淮河(5月4日下午)

[游记]我的五一旅游秦淮河(5月4日下午)

2008-05-22    sina.com.cn

□金陵晚报记者 朱波 张艳

【金陵晚报报道】82年前,中国当代大文学家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游十里秦淮河,写下了传世佳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尤其朱自清的《桨声灯影》一文,成为祖国大江南北几代人争相传颂的名篇,秦淮河也因此成为中外闻名的“文化名河”;

昨日,金陵晚报续写佳话,邀请朱自清的嫡孙朱晓涛先生,游览整治一新的秦淮河,在风光中“追忆”其祖父当年笔下的桨声灯影……

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傍晚6时许,碧波涟漪的秦淮河,一面还映着些许夕阳、一面霓虹灯火已勾勒出了夜的身影;在众多朗诵决赛选手的陪同下,朱晓涛登上了画舫,开始了“桨声灯影”寻踪之旅。

碧波推动着船儿,从泮池向淮清桥方向进发。这里沿岸开设了21处码头,可观赏桃叶渡、江南贡院、李香君故居、朱雀桥等多处景观,其中不少是朱自清笔下曾经提到或者描摹过的,朱晓涛兴奋地和记者讨论着这些典故。

当船平稳地在文源、文正、平江、文德、来燕、武定、朱雀、镇淮等桥之间行驶时,一些崭新的景观进入了朱晓涛的视野,这些是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投资兴建的,朱自清文中并没有提到。像八座桥本身,或是雕刻着《泊秦淮》诗碑、或是解构了“乌衣巷”诗文浮雕、或是塑以秦淮河历代名人雕像……几乎一桥一景,尤其是桥墩上镌刻“状元及弟”等石刻的文德桥,与大成殿、聚星亭、魁光阁等灯光辉映下,构勒出倒映在水面上的“灯影秦淮”,美轮美奂,让朱晓涛不断称赞。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

当画舫悠悠荡荡地来到了游览线路的最东边——东关头时。朱晓涛与记者一行人登上了码头,瞻仰有600年历史的明城墙水门,并俯瞰秦淮河夜景。“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正在回味朱自清的美文,朱晓涛就在岸边看到了朱自清、俞平伯的雕像。

原来,这两尊塑像是今年10月秦淮区为纪念朱自清和俞平伯对秦淮河的伟大贡献而刚刚坐落的。只见朱自清斜依树干、俞平伯站立前面,两人同样的“五四长袍”,一个看上去清瘦而儒雅,带着几分童真的孩子气;一个则刚毅淡定意气风发,恰是当时20来岁的朱自清和俞平伯的真实写照。

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

就在我们的船只在河中留连的时候,秦淮河面不断有画舫在我们面前来来往往。有小些的船,也有大些的舫,此外,一艘艘画舫中传来古琴的叮咚、古埙的呜咽,配合着岸边的酒家,不时传出的昆曲声声,令朱晓涛陶醉不已。而画舫中的秦淮小吃,萝卜丝烧饼、五香茶叶蛋、糯米糍、状元蚕豆等等、更让朱晓涛赞不绝口。

记者告诉朱晓涛,从1998年内秦淮河恢复水上游览以来,就一直打着朱自清命题的“桨声灯影”旗号。但当时其航线一直局限于文德桥至平江桥之间的1.5公里范围,还不是朱自清当年游览的线路。为了加快秦淮风光带建设,直到刚刚结束的10月份,南京才开通了东水关至中华门城堡2.5公里的水上游览线,部分恢复了朱自清俞平伯当年的游览线路。按照有关部门的想法,南京正在大力梳理外秦淮河,以全面复现当年朱自清的水上游览线路。

“秦淮河的文化实在源远流长,值得一书,即便没有朱自清,一样也应有文章诗篇令其流芳”。朱晓涛对南京人给予朱自清如此的厚爱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对未来的秦淮河旅游发展充满了信心,“我愿意扮演好我的角色——当好秦淮河文化旅游大使,为秦淮河的旅游多做宣传。”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
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
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
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
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
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
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
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
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
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
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
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
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
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
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
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
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
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姻霭,
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
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
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
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
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
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
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
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
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象梦一般;那偶然
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
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在
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象是下界一般,迢
迢的远了,又象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
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
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
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的水波的摇拂,
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
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
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
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
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
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
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
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
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
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
这也慰情聊胜于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
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
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
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
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
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
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
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迹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2b489010004q1.html49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