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外的水乡——周庄 2006-01-16 09:11:29 大中小 下午四点的时候飘起蒙蒙的细雨,在细雨中我来到了这个封闭了百年的水乡。雨很散漫,像雾一样,若有若无使这水乡越发回到了古旧的时光中。初看陈逸飞的画时想到的是鲁迅先生的社戏,粉白的墙、青色的瓦,粗糙的石桥和黑黑的乌篷船。完完全全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画,周庄恰好是这样的,除了来玩的游客,所有的一切都保留着一种让人心痛的古旧。 我们去的时间还算不错,正是游人散去的时候,所以我才得以坐在双桥上听本地的老人唱着我完全不懂的小调。路两边都是店面,住的也不再是原著的镇民。店面都很小,大大小小的挂着各色的版画和难分真假的珍珠饰品,画也大多是陈逸飞那副画的复制品。周庄本地好像没有什么特产,但有一种手工制的点心,甜而不腻非常好吃。比较特殊的还有一些木雕,属于浮雕;有各色的花卉和兽头,寓意不外乎是避邪祈福的样子。 张厅和沈厅是必去的,其他的地方对我这种人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张厅进门就是一个很大的轿厅,一边放轿,一边放茶。从礼貌和实用性来说古人不但比我们礼貌也比我们更懂得伸手要礼,最少像这样的房子我是不敢空手进的。在张厅有一条很窄的胡同,按导游的念法本地该叫这背弄吧,这里是张厅的下人走的地方,长而幽深的小巷,两个瘦瘦的人走也稍显狭窄,抬头是黑黑的屋顶。据说这里也是老爷劫持自己喜欢的丫头的好地方,一个窄窄的小门更不知通向何处。一起走的人听了这个都哄笑着,互相推搡着,交叠而去的身影却让人觉得回到了从前。沈厅的建筑较张厅宏大,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后进沈家祠堂里沈老先生的塑像上扔满了硬币,委实让人觉得可笑。沈厅的门楼上有非常精美的瓦当,于是想起鲁迅先生那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里也完全是那种风火山墙的建筑风格,高大漂亮。门外还有好吃的蹄膀:万山蹄,红红的被腌制了很久,甜甜咸咸的对于不吃肥肉的我也充满了诱惑。这个名字现在听来只是一种招牌,代表一种制作方法和表示自己才是正宗的。但我想在这个名字最初成形时多少是有些讽刺意味的,毕竟把某人的名字和一只猪的前肢联系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幸好双桥旁那藏了很多银子的银子浜,多多少少使这个没有认清自己地位的富商的后世多了些许传说。 在周庄一定要坐船的。船娘穿着深蓝色的大襟褂子,一仰一合的扳着橹,借着小船的欸乃声,时光便也流回了从前。各处的灯都亮了起来,红红的映在水面上,待到船至又在水中荡漾开去。两岸坐着一些闲聊的游人,在红光下享受着凉爽的清风,悄声细语也随着风传来荡去。靠船艄坐着和船娘聊天,聊的无非是一些每天划船忙不忙,这样累不累之类的,她很认真地回答我,可我却听不很懂。穿过银子浜的时候我问她:银子浜真的有银子吗?她指着那条窄窄的水道笑着说:有阿。我望着她笑了,她也笑了说:谁知道阿,老人是那样说。美丽的传说和不会讲故事的人,在石桥中穿过,竟让人起了一些世事无常的幽思。 天渐渐的黑了,斜靠在船上感受着凉凉的风,顺风飘来臭豆腐的“香味”。人声渐渐止了,只有橹的吱吱声有序的传来。过富安桥的时候又听到老人唱的小调,说实话,我确实是欣赏不了这种民歌的优美;就如当年我看刘三姐时深深的喜爱着那种优美的旋律,可是真的听到对歌后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好在这里没有让我失望。 吃完晚饭坐在桥墩上休息,大约九点吧?谁知道呢,在这被时间遗忘的水乡里你很容易就会忘记时间。在这里没有那种让你惊艳的美景,一切都是平淡的,这里所能给你的只能是一种感觉;一种穿越时光的宁静;一副纯净的画。就如你梦中所见,推开窗看到明净的天空和临窗飞过的鸟,在窗下有一条河,河边有你喜欢的人儿在姗姗而行。河的两岸有不少伸入水面的石阶,依旧可以看到有人在水里洗洗刷刷。这个长时间封闭的水乡还是这样纯朴,但是这个现在还保持着纯美的水乡又能再保持多久呢?想来谁也无法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