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 民俗民貌 去年十月中旬的时候,单位在江苏的周庄开会。 从北京到苏州的火车夕发朝至。 我们卧铺附近是几个年轻的“老外”。其中一个很大方地和我们攀谈起来,介绍说是法国人,他们在北京学习了几年,这次是去苏州参加一个中国朋友的婚礼。路上,几个外国人安静、礼貌、温和。“一顺”挺拔的身材,魁梧而不笨拙。举手投足之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清晨,列车准时到达了苏州。前来接站的小车只不到一个小时就把我们送到了周庄镇的“云海度假村”。从所住的宾馆到周庄的古镇,步行只需十几分钟。 南方的气候果然湿润。最为明显地感觉就是在那边的几天,嘴唇从不用抹任何防护品,也绝不干燥。 第二天晚上我们就迫不及待地首次“夜游周庄”。听当地导游介绍说古镇周庄和当地的名菜“万三蹄膀”都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颇有渊源。大概意思是,元末明初的这个人物沈万三是当地的大财主,他和朱元璋是好朋友。朱元璋登基后来到周庄,沈万三就拿当地的名菜“蹄膀”来招待他,因不敢提国姓“朱”姓,在介绍时,灵机一动就加上了自己的名字。不管传说如何,在我看来,“万三蹄膀”就像“东坡肘子”那样,上菜后,服务小姐会用一把大勺子在蹄膀上划几下成田字形,以便客人分食。皮肉果然烂而不腻,当地有“无蹄不成席”的说法,那我也没敢多吃,减肥大计不能松懈呀。 和沈万三还有关联的就是古镇的风貌。据说,后来沈万三得罪了朱元璋从而被抄家,远走他乡在云南的丽江重新修建起类似的宅群。去过丽江的朋友告诉我说,那边的水流更为湍急、清澈。想来和周庄略显浑浊、安静的水流相比,那里更能引人入胜吧。 晚上看周庄一切是朦胧的。走在坑洼不平的小道上,两旁的建筑古老而神秘。河里的船只上有人在弹吹一些我不知名的乐器,缀满灯笼的小船一艘艘地驶过,从容而不凌乱,把漆黑的夜空点缀的分外亮丽。看见有船经过,我们赶忙拿起相机捕捉,傻傻的表情在匆忙中定格。 然后,沿着街道转了转,双桥是必去的了。还坐了船只,听了梢公的船歌。有同事买了当地的蓝布背包,好象20多元,结果没开完会就漏了)。还有买当地“万三蹄膀”的,是用真空包装。我想跟北京烤鸭的特性一样,要吃就得趁热,所以啥也没买。 回来想想,照片夜里拍不出效果,所以第二天白天又去了一次。那天游人出奇地少,真是幸运。双桥那留影没费啥劲,能看出照片上的主角是我。一通没有头绪地乱转,看人家和好大的鸬鹚照相,我没敢。白天看古镇的墙壁有些残破。不过和北京的都市风貌比起来这才叫另一种味道呀。 去一趟什么也没买很不甘心。尤其去过周庄的人全知道,现在那的商业气息犹为浓烈。听说丝绸是当地特产,看见好软的睡衣就以40元一身买了两套。给懂布料的同事看过后利马打击我说并不是真丝的。唉!想来旅游的人没有不上当的吧?知道真相后我也没懊悔,应该给它再写上“周庄纪念”几个字就更完美了。 江苏的另一盛名就是阳澄湖的螃蟹了.个大肥厚,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去的时候正是吃螃蟹的好季节,自然免不了大饱口福.不过,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鲜美.壳硬的出奇.当地习惯用醋配以少许姜末,所以吃着并不习惯。要在北京,我更喜欢在姜末里加入生抽,再配上红酒是不是更完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