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 |
[游记]周庄 |
2008-06-27 sina.com.cn |
离开江南小镇周庄一个月后,我开始搜索记忆用文字再次走近周庄,这样的走近很安静。小桥、流水、人家,还有一条小船慢慢地,悠悠地在我眼前弥漫成一幅浅淡的水墨长卷。于是问自己为什么没在在画里住一夜?为什么去也匆匆,离也匆匆? 本来是想寻觅一钟安静和悠闲,所以没有找旅游团,和栋不辞辛劳地自己找车,但是,当坐上从上海去周庄的车时,才发现还是跟上了一个旅游团。车里,导游拿着一个喇叭不停地介绍着周庄,随后游客的提问让车里更是沸腾,我也问了从周庄该如何去苏州、杭州。事与愿违,栋始终一言不发,闭目养神,这样的喧闹很不适合栋,当我告诉栋晚上去杭州时,栋说你自己去。我就真的认真地考虑起自己怎么去杭州,还没进周庄,趁着吃好午饭的空档我已经给自己联系好了去杭州的一辆旅行车,并且因此耽误了几分钟时间,为了赶上已经走远的旅行团,我跑进了“贞丰泽国”的石牌楼。 栋说不跟旅游团走,我们自己走。我说既然已经跟了,就跟吧。其实这几年,无论走到那里,我几乎都是这样跟着旅游团匆匆地走匆匆地看,这样的方式我不喜欢但也习惯,匆匆忙忙是我的生活常态。我工作的海滨小城,白天黑夜只看见不停歇的脚步,“爱拼才会赢” 走进周庄就是走进一条小街,街两边都是小店铺。小店铺经营着的都是些民间手工艺品,一些已经失传或者已经成为历史的手工作坊在这里重现。跟着导游脚步匆匆没时间逗留细细看,只能逛街一样朝两边的小店铺里张望一下,稍不留神,就找不到导游了,也许导游觉得一切过程都可以忽略,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出了张厅进了沈厅。 “沈万三”是早已熟悉的名字,这个明代初年的江南首富一生的经历带给后人太多的警示,怎么这么个弹丸小镇上竟会崛起个富可敌国的大财神?导游说是因为“沈万三”做的是海外生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际贸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周庄有四通八达大水运路线,可以依运河通南北、借长江通东西,从长江口可以到东南亚……沈万三当年运出去的是盐、茶叶、丝绸还是中国瓷器?运回来的又是什么?导游没说文字中也没有记载,但是我依稀能看见昔日沈家码头的热闹和船来船往。沈厅依水而建,是典江南水乡建筑风格。跨进了水墙门,走过了茶厅、正厅、私塾,到了后厅、有一间是帐房,就是财务室,我一本正经在帐房的椅子上小坐了一会儿,体味一下沈家首席CEO的感觉。 导游专门介绍了沈厅的梁桂,看见上面刻着蟒龙、麒麟、飞鹤、舞凤,朝正厅的砖雕门楼高六米,上覆砖飞檐。下承砖斗拱,两侧垂花莲。刻有西厢记、状元骑白马的戏文浮雕。刻艺精湛,构思巧妙。但岁月已经无情地腐蚀了镂空的木窗,无论如何,昔日的辉煌已成了水中月,沈万山传奇的经历被人们当成不谙世事的茶余饭后的闲谈。 到了周庄,一定要坐船的。栋因为跟着导游一路匆匆没有拍照,又不愿错过小镇美丽的风景,说要返回去拍照,但是,坐上小船游小镇却是我不愿错过的生活体验。嘱咐栋按时出小镇,我跟着团队的其它八人上了一条小船。船公摇橹唱起江南小调,一首接一首,并不介绍沿河两岸的风景,小船摇啊摇……船上的八人恰恰好都是两人一对,有几个人会独自出游?有人问我一个人来?我微笑着指着站在高桥上拍摄的栋说他在哪儿。 游周庄适合一种闲淡的心情,它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蕴,它的灵巧婉约、雕梁画栋和密密地心思都需要慢慢地体味。就像在双桥附件写生的那几个人,支起一个画板,调出自然的色彩,忘却嘈杂的行人,全身心地一笔一笔,慢慢、慢慢地看一眼,画一笔…… 小船摇到双桥船公停了桨橹。双桥,就是陈逸飞画笔下的那幅油画《故乡的回忆》,正是这幅画让周庄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江南名镇。双桥联袂而筑,一横一竖的桥面、一方一圆的桥洞,古意朴拙,独特非凡,此时,一树不知名的浅粉色的花恰到好处的点缀着双桥,让别具一格的双桥又多了几份柔媚。小船荡了开去,我还在画里,贞丰桥畔迷楼里的诗韵雅趣,富安桥的立体型桥楼合壁,波光桥影终是从我眼前悄悄经过,待上了岸,从来分不清东南西北地我又出乎意料地走到了双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e78ab01009oor.html1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