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一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江苏-周庄-旅游攻略/图片/游. |
[游记]周庄一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江苏-周庄-旅游攻略/图片/游. |
2007-07-16 kuailv.com |
古人垂钓的很多,有人是真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也有人是以钓鱼为名,待价而沽。比如姜子牙,还有严光,他是什么心态就难说了,是拿搪没拿好呢还是真心想做隐士。我老觉得他是装样。一个真想隐居的人哪有大热天的穿个皮袄坐山顶上钓鱼的啊?袁宏道诗:“路深六七寻,山高四五里。纵有百尺钓,岂能到潭底?”问到点子上了。 “前汉朝汉光武年轻的时候,有个好朋友叫做严子陵。汉光武做了皇上之后,这严子陵不肯做大官,却在富春江上钓鱼。从前周武王的大臣姜太公,也在渭水之滨钓鱼。周武王、汉光武都是古时候的好皇帝,可见凡是好皇帝,总得有个大官钓鱼。皇上说道:皇上要做鸟生鱼汤,倘若韦爵爷不给他在这里捉鸟钓鱼,皇上怎做得成鸟生鱼汤呢?”这个是韦小宝在钓鱼。 柳亚子也想钓鱼,但是毛主席劝他说:“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于是他就到北京来了,出现在开国大典的画上。 说来说去,好像只有这个张季鹰是真的钓了鱼,但是据史书记载,张翰辞职后没多久,他效力的齐王就兵败了,所以他是不是真想钓鱼,也值得怀疑。鲈鱼味道鲜美,人所共知,莼菜汤我喝过,特别是很特别,但是为了这个连官都不做了,还真没到那个份上。真正吸引张翰的,应该是后来他垂钓的地方,也就是今天周庄南湖的秀丽风景吧。 周庄的历史,据周庄官方网站说,有九百年了。要是按张翰钓鱼算起,那还能往前追好些年,还好,他们没有这么做。 周庄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多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念他的功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元朝中叶,沈祜自湖州迁到周庄,什么?沈祜你不知道是谁?他儿子你指定认识,沈万三哪!此人善于经商,利用江河运输出海贸易把周庄变成了附近地区的粮食,丝绸和手工艺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这一时期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沈万三功不可没,当然他自己也成了江南第一豪富。他的后代在周庄建造了住宅被称为沈厅。注意,是他的后代,不是他自己。沈厅是沈本仁在乾隆时期建造的,沈万三别说没住过,连想可能都没想到过这个宅子。别看余秋雨的游记,里面都是错。 从上海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周庄,把周庄介绍给世界的,无疑是著名艺术家陈逸飞,今天的周庄人仍然在感念他,并打算在双桥畔修建陈逸飞纪念馆。周庄有多美呢?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周庄人说,中间还有,最美是周庄。 从上海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周庄,把周庄介绍给世界的,无疑是著名艺术家陈逸飞,今天的周庄人仍然在感念他,并打算在双桥畔修建陈逸飞纪念馆。周庄有多美呢?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周庄人说,中间还有,最美是周庄。陈逸飞去的时候,周庄还四面环水,必须要乘船才能到达,今天的周庄为了迎接中外宾客,修建了一座桥,方便车辆进出。由于四面环水,周庄才躲过了一次次的浩劫,留存至今。这座桥,到底对周庄意味着什么,恐怕周庄人自己也说不清。 周庄门口的牌楼,上面的四个字是“贞丰泽国”,因为周庄原名贞丰里。两边对联是藏头对,字和对子都是今人笔迹。 牌楼的背面,对子是记者冯英子写的,集旧诗成对,值得一提的是横额“唐风孑遗”,是费新我先生用左手写的,你可以看到落款是“新我左笔”。 过了牌楼是仿古商业街,简单说就是买东西的。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一座塔,这塔名叫全福塔。前面说过有个姓周的善人给全福寺捐地,这塔就是全福寺里面的塔,因而得名。可惜的是善人的名姓流传后世,塔和寺却荡然无存了,现在这座塔是1987年修建的仿古建筑,其实它是一个水塔。 过了商业街,拐个小弯,就进入了真正的周庄,先来看看周庄地形图, 周庄就是这样的由几条纵横交错成井字型的河道隔开的,过去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就是船,就像城市里的人家里有自行车一样普遍。谁家要是有个电平船或者汽油船.....那就等于有一个奥托或者宝莱吧,呵呵。 一进周庄,第一个感觉就是“柔”。丝丝杨柳垂在水面,随风轻轻摇摆,小河里水波荡漾,偶有小船经过,船浆划开水面“哗~~~”的一声,看上去如同风吹过一匹缎子,荡起的涟漪一串一串随着船渐行渐远,河上或者有一座小石桥,或弯或直,或长或短,河畔人家邻水而居,乌檐粉墙,和桥的风格一致,都柔和而亲切。桥上船中柳下屋内,有人谈天说地,笑声里夹杂着吴侬软语,没有一丝生硬,又和这桥这船这柳这屋这水非常和谐,仿佛自从有了周庄,他们就是这样的,是一个整体。 银子浜,关于它有很多传说,有人说它的源头是一股泉水,终年不会枯竭,有人说沈万三曾经把他的聚宝盆藏在银子浜下,有人说沈万三客死异乡以后,后人把他的灵柩运回周庄,葬在银子浜下一个坚固无比的墓穴里 周庄里的居民,依然保持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没有因为参观的人群日益增多而有太大改变。依然在河里洗衣服,不过我注意到她没有用洗衣粉或者肥皂,是衣服不脏呢还是因为怕磷会污染河水呢?不得而知。 张厅-玉燕堂 我比较同情徐达,辛辛苦苦帮主子打江山,最后基本等于是给皇帝赐死了,弟弟的后人盖个房子,家道中落盘给人家了,后人还不依不饶的老记着这事,来张厅一个人就提起一次。身后名声全完了。 这是张厅的第一进,一共有七进。感觉江南地区的房子特点是小巧精致,窗格屋檐都有精细的雕花作为装饰,但是院落都非常小,张厅一进与一进之间的距离最多不过两步,有点压迫感。 从这棵树的粗细来看,玉燕堂显然不是因为它得名的,但是光凭它翠如玉的叶子也足以名此堂。 张厅的特点在于“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前门可以抬进轿子,后园有水,和周庄河道相通,可以划船出门。 八抬大轿,那前儿的奔驰 最后一进院落,窗外就是花园,老奶奶作纯手工的鞋出售,非常好看,但是北方人买的不多,北方送人东西是不能送鞋的。 张厅后花园的假山,叫玉燕峰。据说玉燕峰得名是因为顶上的那一部分像展翅欲飞的燕子,我左看右看没有看出来,我倒觉得是主人图省事,既然房子叫玉燕堂,那花园的假山就叫玉燕峰呗。 张厅的后园水池,和周庄的河道是相通的。比较宽的地方是给船调头用的。这水还有个名字,叫做箸泾,就是筷子河沟的意思,我不明白是怎么得名的。 屋子的主人从开国功臣的亲眷到权倾一方的大官再到政府,也曾门庭若市,也曾冷落凋零,听到的声音有京腔有鲁韵有吴侬软语,这里的鸭子也不知道是多少代了。似乎没照好,鸭子红眼了…… 周庄是什么做成的?是水,周庄人生在水中,活在水里,吃的是水,行要靠水,他们的生活富庶了,也是因为这水。 是谁把周庄介绍给世界?是陈逸飞。 关于陈逸飞和周庄的故事,已经尽人皆知,我就不罗嗦了。贴一张陈先生名扬海内外的油画,主题是双桥,题目叫《故乡的回忆》 这就是双桥,双桥是两座桥,一座永安桥,桥洞是圆的,一座世德桥,桥洞是方的,这里是两条河的交叉点,所以需要两座桥,这两座桥看上去类似古人用的钥匙,因此双桥又叫钥匙桥。现在的双桥再也没有了陈逸飞取景时的幽静,这名扬四海的两座桥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现在要形容双桥边的景致,用喧嚣二字更贴切些。 双桥边有很多摄影店,为客人拍摄照片,一个店里摆着江 泽民同志在双桥边的留影,同行者问我,你说这是他这个店给拍的么?店主抢话说:就是就是,就是我家拍的!走过这家店,下一家摆着一摸一样的照片…… 除了张厅,到周庄不可不看的就是沈厅。 沈厅是大财主沈万三的后人修建的,不是沈万三住过的喔,沈厅的修建者是沈本仁,修建时间是清朝乾隆年间。沈本仁年轻的时候是个败家子,经常结交地痞流氓小混混,吃喝玩乐。他父亲过世后,有人预言说:他不到三年,肯定把他们家折腾完蛋,沈本仁听说以后,置办了一桌酒席,请了所有他认识的那些不正经的人到家里来,给每人包了一个红包,说“吾今当为支持门户计,不能与诸君游也!”(《周庄镇志》),意思就是说,我今天开始要为我们家打算,不跟你们玩啦!从此以后沈本仁不再和那些人游乐,开始认真经营农业,把他本来居住的屋子拓展翻修,称为敬业堂,就是今天的沈厅。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故事,足可以拍成一个电影(那些讲故事拖沓喜欢旁生枝节的编剧导演可以把它改编成一个40集的电视剧),但是今天来到沈厅的人,还是喜欢追究沈本仁的祖宗沈万三的来龙去脉,很少有人提到他。 沈厅的门牌,我照这个是因为我有一个叫沈厅的同事,哈哈 沈厅的门楼,据说是非常典型的雕刻艺术,但是在十年浩劫中毁掉了。 沈厅的其他布局和张厅比较类似,区别在于沈厅没有后花园,而张厅的门槛比较高,因为张家是官宦人家,所以门槛高,沈家虽富,但是是商贾,所以门槛低。 沈万三像。富泽万世未免过誉 关于沈万三的生平,有很多的传说故事,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有一点可以肯定,沈万三的豪富,绝对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聚宝盆,沈万三是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人,他利用了周庄周围土地肥沃,对耕种的农民重租剥削,同时他由于曾帮助苏州一个陆姓财主治财,陆氏暮年,赠与他一大笔钱;此外,沈万三还利用周庄毗邻京杭大运河,水路便利,把江南的丝绸陶瓷粮食等运往海外,说好听点是对外贸易,说的不好听就是走私。这三点是沈万三发家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天上是可能掉馅饼的,但是馅饼是不会自己生出小馅饼来的。如何把馅饼好好开发利用,才是致富的根本。 我们吃饭的地方叫做沈厅酒家,这里介绍几道周庄的特色菜 万三蹄,可不是沈万三的蹄啊,据说是沈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肴,你看,那时候的市场还是不够丰富,吃个猪肘子就是贵客了。 万三蹄用料讲究,以肥瘦适中的猪后腿为原料,加入特制的调料,用大号沙锅煨煮闷蒸一天一夜,火候要经历数文数旺,以文火为主,煮熟以后皮色酱红,外形饱满,香气四溢。吃的时候肉汁香浓,肉质酥烂,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吃万三蹄有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分蹄的是骨而不是刀。 蹄端上来,在两根贯穿猪蹄的长骨中抽出比较细的那根,这时候蹄的形状不会改变,然后以这根骨头为工具,把蹄子分割开来。据说这是判断是否是正宗万三蹄的依据。 青团,其实就是元宵,在和面的时候掺入了蔬菜汁(比如菠菜),馅是豆沙。南方人在每年清明这天吃青团。 沈厅花生酥,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总体来说吃到嘴里的感觉类似于吃纸。 从我们吃饭的地方看出去,比较典型的周庄街道,你可以看到沈厅的门,还有无数的人。 栏杆的后面才是周庄真正的居民,外面的繁华喧闹对他们来说不太关心,有点像北京的南池子,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他们是来看周庄,可不是看我,我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我的。周庄街面上真正作买卖的周庄人不多,我听口音天南海北哪都有。实际上的周庄人,仍然过着水乡里的幽居。但是周庄的开发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富裕,你看,好多摩托车。 呵呵,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我们并没有太大区别,不是吗? 在家和街道中间,有一段没人打理的地方,草就让他那样随意的长,树就让他那样随意的斜,不修剪也不收拾。是刻意的这样作好避开好奇的外人呢,还是懒得收拾呢?不知道。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一句唐诗: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家为什么要在临水的地方放一辆自行车呢?什么时候骑呢? 鱼鹰,这是一个老爷爷养的,你要跟鱼鹰照相,一张5块,看鱼鹰表演,一次50,鱼鹰失去了本职工作,无所事事的坐在船上 周庄人是非常有生活情趣的,这个平时不怎么开的后门,也要挂一个小香包 接下来是周庄旅游的重头戏:乘船水上游。 周庄的游船管理非常成熟,所有的船都是由政府统一管理的,统一颜色,棚子。工作人员都是大婶一级的,统一服装。每条船从沈厅门口码头出发,到周庄博物馆。满员去空船回。每条船限坐八人,80一张票,8人以下都可以。所以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凑够八个人一起坐。 船很多,但是生意不错 撑船的大婶,过一会她会唱江南地区的撑船歌。 我们是和5个山东人一起包的一条船,大婶唱得江南小调他们听不懂,有个大汉说:大嫂你能唱普通话的么?我们都偷笑,江南小调用普通话唱出来,无异于用上海话说山东快书,简直焚琴煮鹤,还有什么韵味? 坐在船上,我第一次觉得声音真的是声“波”,两岸的喧闹随着水波一波一波的荡漾,伴着大婶的歌声蔓延过来,又随着水波推开去。岸边的柳枝一直垂到水里,随着水波摇摆,仿佛是水动,仿佛是柳动。其实是人动…… 送走了我们,空船回到沈厅码头,接下一拨 游览完周庄,我觉得语言是苍白的,甚至相机或者摄像机都不足以完整的表达周庄,或者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这是空话,但是真正的走到外面去看,真是步移景异。周庄被开发给观光客,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要看我们除了从周庄上获得金钱之外,还给周庄留下了什么,周庄的美丽值得我们去欣赏,更值得我们好好保护。 在水乡里撑一只小舟,穿花拂柳而行,下雨天撑一把纸伞,青苔遍布的小巷里淡淡行走,或者推开临水的窗,沏一杯好茶,不忙喝,让茶香的氤氲笼罩整个人,读一本好书,或会心一笑,或感慨赞叹…… 以上这些,都在一首宋人的词里说尽了,就用它来结束我的周庄游记吧: 人人皆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此评论对0人有用。 对你 没用 有用 你的回应 · · · · · · 你现在是匿名发言,建议 注册 或 登陆 。注册只需半分钟! |
转自:http://www.kuailv.com/info/review/6147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