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水间之周庄 |
[游记]云水间之周庄 |
2007-07-21 tuniu.com |
一枕暗香听橹声,寻梦无痕到江南。 看惯了闪烁的霓虹,听惯了尘世的喧嚣,过惯了单一的流水似的生活,现代都市人已久违了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突然发现一直在追求的精神家园竟离那些古老的生活很近很近。于是把精神的扁舟又摇向了外婆桥,渴望重温万年一脉的故乡情怀。 一、云和水的故事,旧时江南的掠影 周庄“镇为泽国,西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需舟楫”(《周庄志》)。从良渚文化及马家浜文化算起,周庄地域已有5000年左右的发祥史;从北宋元佑元年苏轼任翰林学士,周迪功郎捐田建寺时算起,周庄已有900多年的繁荣史。万千年来水土交织,水自纵横,土自守让,竟相濡以沫,始终保持着原本的格局模样。 数百年前的周庄无人问津,然而她有浮动的云,流动的水,云行水流见证了周庄的历史。时至今日,周庄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名人雅士的足迹。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都曾寄居周庄,无论是近代的柳亚子、陈去病、叶楚伧,还是现代的三毛、陈逸飞,都曾掬一捧感动的热泪洒在这里,为她的平凡安宁,为她曾有的荣辱沉浮,为她历经万千年形成的周庄品格。 别看周庄看似娇小柔弱,其实早在元朝的时候,这里就有人因为经商而发迹,使周庄呈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到了清代,经过数百年的财富累积,周庄已经衍变成了江南大镇。在周庄的历史上有一个传奇人物,那就是沈万三,走进周庄的沈厅就如同走进了一部几百年的历史书中,一页一页翻看着沈家的故事。 比起那些雕琢精致保存完好的富家宅第,周庄的普通民居更显得真实素朴。避开旅游的人群,只身拐进不知名的小巷,不难看出岁月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历史写下的天书。但每一处又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普通而又耐人寻味。 二、水与桥的情调,纯正水乡的风情 周庄的街巷很安静,河道却很热闹。与几百年前沈万三满载货物来到周庄时不同,周庄的水道上再没有了运输货物的大小商船,有的是来来往往的观光客;与张艺谋拍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电影时不同,周庄的水道不是那样沧桑凄凉,却是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富安桥,富贵、安康,周庄人在经历了太多的喜与悲之后,将心愿寄托在桥的名字上。他们坚持世世代代立德行德,因而建有世德桥。他们拒绝“时乱”,因而建有永安桥。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祈愿内秀通于外,外秀通于内,有了“通秀桥”。当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时,又会从太平桥重回母亲的怀抱。福洪桥、青龙桥、普庆桥、蚬园桥、贞丰桥……荣辱沉浮都会随着时间悄然离去,但这桥却能穿越时空,坚强的跨在两岸,永远留在周庄身边,连同着周庄人美好的祈愿。 三、水与人的默契,枕水人家的写照 每一天,周庄都是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世世代代依着水边生活的人们仍沿袭着很久很久以前的生活方式,在水边洗衣,在水边刷马桶。简单、真实,一如周庄的一切给人的感觉。如今的周庄虽说不再有像沈家那样靠着水运进行大吞吐的商贾,但家家户户都做些小买卖,打开家门也就是打开了店门,旅游已经成了周庄人生存的依托,饭店、茶楼、旅社、各种店铺,鳞次栉比的凑在因水而成的街市上。 走在周庄的贞丰街,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周庄近千年沉淀下来的历史文化,经由周庄人体现的如此具体生动。编草、织布、多少年的手艺用来得心应手;喝茶、弹唱、写诗作画,本就是周庄人的平常生活。仿佛岁月的车轮在这里止住了脚步,让周庄永远的留在了一处,让现在来周庄的人能够看到周庄历史上活的一页,让今天的云水依然守望着前云古水曾守望的水乡人家。 黄昏的周庄是最美的。或许是周庄历来与世无争的风格注定了周庄人滋润安逸的生活方式。早早的关了店门,各自去享受各自的悠闲。潮水般涌来的游客已经退去,周庄重又呈现她毫无雕饰的素朴。这里有横跨小河的古桥,有纵观千年历史的旗子,有晃晃悠悠的木船和亲切的吴侬软语。也许是这份朴实,也许是幼时在河边嬉戏的记忆,也许是那吱吱呀呀的桨声,令周庄远离了喧闹与繁华。 作者:xiaoxiaoniaoflying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17点39分, 推荐给好友 bluemoon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256231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