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走了好一会,还是没有看见船家所说的同里宾馆,这时候,有一辆中巴车停在我们前面,售票的问我们去哪里,我们说去同里宾馆,她说上车吧,还远着呢,每人一块钱。于是我们便上了车,不一会就到了(虽然坐车很快,但是如果走路,恐怕也要20分钟以上),同里宾馆在路边,但是大门紧闭,而且锈迹斑斑,看来已经很久没营业了,没办法,我们又回到路边,等过往的车,好不容易等到了一辆“面的”,司机跟我们说:同里宾馆已经不营业了,这里离同里水乡还有一段路呢?我们惟有再花5块钱坐他的车到镇里去。 到了同里镇,天色已渐渐昏暗,小镇上冷冷清清,没有什么游客,大多数的小店已经关门,我们坐上一辆三轮车去找住宿的地方,三轮车把我们带到三桥(同里的著名景点之一,比周庄的双桥还多一桥)附近,来到一家家庭式旅馆——吕家客栈,经过讨价,带卫生间的套房为110元/天,我们看天色不早,也有点累了,就住了下来。 (二) 美 味 的 湖 鲜 洗过澡,就去找饭吃,我们沿着刚才的路走到小镇的中心,为了弥补中午的遗憾,特意找一家有湖蚌的餐厅,叫了一个湖蚌煮豆腐、一个我叫不出名堂的鱼和一个青菜。湖蚌上来了,味道鲜美,豆腐吸收了湖蚌的鲜味,特鲜;相比广东的蒜泥清蒸做法有所不同,下一回一定要尝尝广东的做法。鱼是红烧的,很香;比起中午的那一顿好多了,所以,如果你有空去周庄玩,千万不要到大酒楼吃饭,又贵又没有地方特色。 吃完饭才八点多,我们买了几个桃子就回旅馆,小镇静悄悄的,没有街灯,店铺也不开门,黑灯瞎火的,几乎找不到回去的路,让人感觉好象不是旅游的地方,因为静得让你害怕。 (三) 同 里 的 风 景 第二天一早,我们出门看看三桥的风景,总觉得缺少一些水乡的神韵,于是便顺着河边慢慢的走,但感觉就是不如周庄,同里的桥和路大部分都是从新修整的,比起周庄少了几分沧桑;桥上和桥下的风景没有太大的分别,而周庄在桥下是一番风景,到桥上又是另一番风景,有一种起伏跌宕,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同里的河岸两边都有小路,民房没有倒影在河中,又少了一分风景。虽然如此,我们也没有太多的失望,因为同里就是同里,它不是周庄,这也许是它的特色,至于喜欢哪个,就是见仁见智了。 走了好一会,我们便在一个比较开阔的码头,找一块石凳上坐下来歇一下,看着静静的河水,岸边漂浮着白色的泡沫并夹杂着一些塑料袋,对岸停泊了几条乌蓬船……。眼前的景象怎么有点熟悉,啊!想起来了,这正是叶圣陶老先生笔下——《多收三五斗》里的“万盛米行”的河埠头(后来经过证实,当年叶老先生笔下的“万盛米行”在苏州的另一个水乡——甪直)。当年小船之间漂浮的泡沫和菜叶,还有那旧毡帽朋友不满的喧哗声,米行里尖酸刻薄的老板……;仿佛这一切都是昨天在这里发生的,虽然眼前只有休闲的游客和平静的居民…… (四) 同 心 弄 我们继续信步前行,来到了一个狭窄的胡同,胡同有一个很浪漫的名字——同心弄,这也是同里的一个景点,游客不少,我和小丹所穿的“牵手”二字的文化衫,引来不少目光,我也为我的“杰作”而得意,在芸芸众生里,找一个与自己牵手的人,除了缘分我说不出别的原因。 同心弄非常窄,如果两个人要并排走过去,除非同行的是你的爱人(一般的朋友是不会如此亲近的,情人除外),否则只能一前一后的前进。同心弄是否因此而得名,我也没去考究,只不过是我的理解而已。 (五) 江南第一茶楼 经过同心弄,我们沿着明清街往前走,忽见前面有一座特有味道的建筑,走到近处一看,有一个很大的牌匾,上书——江南第一茶楼,为了弥补昨天“三毛茶楼”的遗憾,我们决定进去喝茶。茶楼很大,分两层,全是木结构,摆放着清一色的八仙桌,我们上二楼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要了一壶“碧螺春”,我翻看桌上的餐牌,上面介绍茶楼在明末清初已经存在,有三百多年历史……。这时候,茶楼里响起了清脆的笛子—— “姑苏行”,原来茶楼有专人奏乐的,只要游客到来品茶,就会奏起音乐。眼前的景象和耳边江南小调,真让我不知今夕是何年……。 良久,良久,我们才不舍的离开。 沿着来时的路,我们一直走到车站,坐上返回苏州的车,然后再回上海。 上 海 外 滩 从苏州回来,吃过晚饭,我们就去闻名中外的上海外滩,从地铁出来,沿着南京路一直走,路的两旁大部分是一百年前的建筑,还经过那很有历史的和平饭店。 过了马路就到了外滩,陈毅的雕像矗立在很抢眼的位置,因为他是新中国上海市首任市长。外滩上人很多,可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外滩上西方古典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突出,仿佛在重现当年十里洋场的繁华,一百年前的建筑到如今依旧是上海最美的,外滩依旧是上海的象征(如今,外滩的建筑全部被大财团所占有,都挂上它们的名字,不管后来的建筑如何高大、雄伟,但最耐看的依旧是一百年前的建筑)。 我五年前一个人独自在外滩上漫步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一定要和我心爱的人来这里一次。今天终于如愿了,我们在外滩上漫步,有许多的情侣和游客,还有一些卖饮料的小贩。外滩,真是一个很浪漫的地方,虽然人很多,但并不会让你感到尴尬或不好意思,互不干扰。 我们凭栏远眺对岸的浦东,东方明珠电视塔和金茂大厦相互辉映,上海真的很繁华,浦东发展很快……,真是大上海。 正当我们看得出神之际,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众人争相躲避,卖饮料小贩的太阳伞成了躲雨的最佳地点,人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走在一起;好象团结在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一般……。看来我又向党组织迈进了一大步。 一场意外的雨水,更增添了几分浪漫,虽然不至于成为落汤鸡,但衣服也是湿漉漉的,我们相视而笑,微雨中我们漫无目的的散步,看着一百年前十里洋场,一百年后的浦东,感受着大都市的繁华,感受着外滩的浪漫……。 待到外滩的灯光关闭以后,我们才不舍的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