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追忆 |
[游记]周庄追忆 |
2007-11-27 eucarsky.com |
周庄追忆 无数次设想去周庄的情景。应是在一个初秋,轻云漠漠、细雨霏霏,薄雾蒙蒙。亦或烟迷平野、波摇落日,水映残阳。暮色初临时,伴着伊人,依着船舷,摇进周庄、飘进周庄,去追寻藏在心里许久的一个遥远而又模糊的梦…… 恰好那天是十月的金秋。晓霞铺野,光照晴空,九百年水乡门户洞开。各种肤色溶汇而就的人流在她狭窄、古朴的街道上缓缓而行;各种语言交织而成的交响乐在她宁谧、寂静的舞台上奏响乐章。一路清风,一骑红尘。周庄,我就这样来了么?怕吵醒你、怕惊动你;怕读你不懂、怕体会不尽。我慢慢的观、细细的品,就象开启一坛埋藏了九百余年的女儿红,闻香即醉,怎忍畅饮?而今,我又回到了该回的地方,可是梦却依旧不散。那是一片片追忆,在我心底轻轻地泛起的涟漪…… 沈 厅 到了周庄,必去沈厅。沈厅乃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后裔于清朝所建,原名敬业堂,后名松茂堂。整个一“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 沈万三乃“万三蹄”的创始人,自然厨房间也特别考究些,就连围栏也精雕细刻,别有风情。那里明窗净几,各种物件一应俱全、井然有序。灶台上,五、六口大小不一的锅一字排开;桌案上,蹄膀、腊肉、阿婆菜清晰可见;壁炉里,火正旺、壶水已开,蒸气缭缭,经久不散。哦,主人是否就在昨天宴请宾客?高朋满座、频频举杯、祝福声声,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而这里则是“叮咚”作响、穿梭往来、如火如荼。那食香味透过沈厅,飘飘荡荡,弥漫在整个水乡。如今,满街“正宗”“万三蹄”让人莫辩真伪,只是那圆润油亮的食物时时诱惑着游客,叫人垂涎欲滴。 前厅过后自然是后厅了。后厅是女眷们休息、活动的场所,一般人是不许入内的。堂中挂一幅“三佛图”,其对联题为:“白云流水是禅心,翠竹黄花皆佛性。”大概就是当时良家妇女的标准吧。是啊,衣食不愁、家事无忧,不安安分分的修养心性、清心寡欲,还能如何?更何况佛法无边,法力无限,不正是心所皈依的好去处么?何况白云、流水、翠竹、黄花皆是灵物,由这些灵性之物之身定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她们延续不断、去而复回、秉性不移。而人呢,是不是也有前世、也有来生、也能轮回?“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 雕梁画柱、飞檐走壁,龙飞风舞、竹影婆娑。往日的荣华依稀可见,家道“积厚流光”的愿望尚存,只是宅子的主人遗忘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古训,以至于落得个发配充军,蛮夷之地残度余生。后人们自然也无甚好的结局。这恰便是“忽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叹人生,终难定。” 张 厅 去过沈厅,岂能不来张厅?张厅建于明朝,时名怡顺堂。清初为张姓所有,改称玉燕堂。是罕见的、建筑规模宏大的明代名居。 张厅特别之处是前后厅堂均由过道连接。过道狭窄,犹如地缝,仅能容一人通过;过道高深,两壁直立,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过道幽远,不见天日,令人有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不知今夕何夕之感。据说那是仅供下人们走的,无从考证,也未可知。只是朦胧间犹见一佣娘身着玄色衣裤、头扎蓝巾、脚踏木屐、手挽竹篮、悠悠而去。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看不清她的容颜,辩不明她的神色,但从背影依稀可见的是她的从容,和随遇而安。当然,她的步履中也应深藏着一丝丝忧伤,一缕缕清愁,那又怎样,谁人去听?谁人去懂?谁人去解?于是乎化成一声声叹息,在幽深的巷陌里“嘀嗒、嘀嗒”地慢慢省略…… 漫步张厅,忽见又一过人之处,在于浅水绕厅、小河穿堂、河埠入水,河中有形态各异的缆船石,可栓船只。河边建有观河廊棚,供人欣赏“水自厅前流,船从家中过”的奇特景观。岁月流失、物换星移,留得住江南美景,一任后人相思、相忆,也能留得住故人、留得住亲眷、留得住挚友否? 信步于张厅的后花园。这里小巧、精雅、别致,姹紫嫣红、百般芳菲。据说曾有要人游览此地时,感吟:“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呢?是遗忘,还是有意疏漏?一代伟人也有儿女之情,更有恋乡之结,何况凡人乎?或许是因为身份地位,吟叹“无可奈何”和“花落去”的不妥?或许……?也许这句只是埋在心里,不可为外人道也?那也是可感、可叹啊!是啊,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王孙贵族、闲雅居士向往粗茶淡饭、男耕女织的布衣生活,是那样的自在、悠闲、无所思、无所忆。可在高山流水间采清露,在渔舟唱晚里听涛声;赏二泉映月,观寒鸦戏水;放白鹿于青崖,寄遐思于云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也!嗟夫!此境只应天上有,人间何处寻? 贞 丰 街 感受周庄的传统民俗,莫过于去贞丰街了。 在那里,可以领略到多年不见的纺纱、织布、草编、面塑、木艺等手工艺。可经久难忘的还是铁艺和琴斋。 打铁的师傅(且不称他为铁匠吧)五十开外,高大健硕,赤着背 ,古铜色的臂膀沁满汗珠。他娴熟地从炉膛里夹出铁块抡起铁锤,随着清脆的撞击声,汗花、铁花一起飞溅。这时坐在条凳上的一个女孩“呀”的一声跳起来,是铁屑飞到了她的身上。那是个学生模样的秀静女孩,眼镜、格上衣、七分牛仔裤,正在专注师傅的操作。也许她在聆听遥远年代曾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在体验“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的情景把。只是师傅并不惊奇地抬头看了她一眼,表情里看不到任何内容。仅仅只是一眼,他又继续了自己的劳作。司空见惯了吗?这也许就是传统与现代、古老与将来的交融和差异。 另一宅让人心动的就是琴斋了。斋中古筝、扬琴;高胡、二胡;短笛、唢呐;三弦、琵琶、阮等乐器一应俱全。两位年进花甲的老翁旁若无人、怡然自得的抚琴、弄萧,间或敲敲扬琴、拨拨三弦。曲调清雅、秀丽。游客们驻足而观、 倾耳而听,却丝毫不影响琴者的兴致,一任街道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却犹如闲云野鹤一般韵在其中、一意孤行。琴架上摆放着一架久违的凤凰琴,也唤起了久违了的童年的梦。记得小时侯最快乐的事,就是左手摁键,右手执弹片,拨动琴弦,奏出自以为最美妙的乐曲。那时的学校拥有一架凤凰琴是多么的奢侈啊,伙伴们为能弹上一曲而朝思暮想呢。悠悠往事,如雾如烟,稍纵即逝,可这古老的凤凰琴却保留至今,但愿她也能如悠久的周庄一样代代相传。 夜 泊 周 庄 周庄无处不美,更美在她的夜。 夜幕降临之时,河岸两旁低垂着小巧、精致的灯笼,伴着清风烛影摇红。她们在风中舞影婆娑,在水里宛若游龙,把古老的水乡装扮得犹如待嫁的新娘。而那点点绛红、盈盈一水又透出淡淡的喜庆。 游客们三三两两,或荡舟于河面赏楼观景;或漫步于小巷寻旧探幽;或小聚于茶室轻言私语;或休憩于小楼倚窗听风。“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几个乡间模样的老妇,手执唱本流连于游客之间。她们随着客人的兴致,用质朴的调子演绎着吴侬软语,不知是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还是思念远方的梦里莺朋。如果江州司马在世,是否会感叹“呕哑嘲哳难为听”?而她们却是神情投入、乐在其中了。 在这里,人们更多的是徜徉于岸边小店。店铺依楼傍水、帘栊柴扉。丝绸、蜡染;刺绣、字画,以及各种手工艺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时光的隧道在这里截断了;岁月的脚步在这里停留了。铅华已退却、红尘已拂去,留下的是淡雅娴静、古色古香。带走吧,带走的是一份宁静、一个夙愿、一味安抚心灵的药剂。 周庄,我无数次的念你、忆你;感你、叹你。你已潜我思、入我梦;伴我行、随我影。我已将自己留在了你的小桥边、流水里。一池萍碎,物是人非,飘零的落花是我对你的追随……
|
转自:http://www.eucarsky.com/bbs/thread-7844-1-1.html2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