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苏苏州游记—周庄一日游

[游记]江苏苏州游记—周庄一日游

2007-07-26    17u.com

沈 厅

从张厅出来向左,经过桥楼合壁的富安桥,再往前就到了沈厅。我认为,到沈厅游玩的人并不单纯冲着它的建筑风格而去,应该说在江南要想找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宅院不是太难的事,沈厅靠的是它和元末明初的江南巨富沈万三有关系才备受人注目的。
周庄之繁盛,由沈万三而起,虽然他在南京、苏州各处都有很多地产,但他始终将周庄作为自己的根基。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想想现在那些个星们、腕们,捐了几十万就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所学校,且不说沈万三捐建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给家乡人带来的荣耀了,就看他当年如何带动周庄经济发展、几百年后的今天沈厅每年给周庄创造多少门票收入、“万三”菜系的售卖给周庄带来多少税收,给这位沈老爷在镇上最显眼的地方竖像立碑也不为过啊。所以,我要写沈厅就得先说说沈万三。
沈万三原名沈富,关于其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一是说他靠躬耕起家,沈家大院里有一头耕牛的雕塑就表明他是靠种田发财的;二是说沈万三继承了别人的财产,娶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分到了丈人的家产;“通番”是说他利用江南通都大邑的丰富资源,把江南一带的刺绣、丝绸通过水路卖到国外,又将外国的商品引进国内,获得了巨额利润。种田和分家产可以让沈万三富有,但还不足以让他“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只有从事外贸经营才是他致富的根本原因。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的。沈万三从默默无闻的农民发展成富可敌国的巨商,再到充军发配云南,最后客死他乡,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而他的创业精神在当代也有着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沈厅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原名敬业堂,是周庄规模最大的一所七进民宅,有五个门楼和百余间房屋,占地约2000平方米。沈厅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为江南水乡特有的建筑,主要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所。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后屋之间均由楼阁所连接,属于走马转角楼风格。
沈厅前面的码头,现在成了游客搭船游水巷的总站,河面上停泊着十多条小木船,随时等待顾客的雇用。我们到达沈厅时就是因为有很多人拥挤在河埠等着上船,我才放弃了拍照的打算,但后来在康安桥上我还是把沈厅码头“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情景给拍了下来。

水墙门和旱墙门是由过街楼连接的,沈厅门前的街道狭窄到成人一步就可以跨过,俗称“一步街”。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

我们的游览确切地说是从沈厅的第二进茶厅开始的,这里虽是沈家接待一般客人的地方,但规模和陈设还是使普通人家无法望其项背。我并没象其他人一样跟着导游进门,而是先低头看沈家的门槛,正如临行前看到的文章所写,沈厅的门槛确实比张厅的低了很多。看来,封建时代社会地位的高低还是权说了算啊,不论是穷人富人,仕途都是最光明的前途,只有在官场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难怪有钱人会买官,难怪行将就木的老人还出现在科举考场。

沈家有五个砖雕门楼,个个都是精工细凿,由于文革期间的破“四旧”,这些精美的雕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正厅所对的门楼,高达6米,是五个门楼中最雄伟的一个,为苏式砖雕之杰作。如今除了匾额上的“积厚流光”四个字还可以辨认外,所雕的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戏文故事只剩下最初的精雕和后来的乱凿痕迹,至于具体雕的是什么只能靠导游的讲解才知晓了。

继续往里走就到了正厅“松茂堂”,进去后导游让我们先抬头看厅两侧上方的窗户,如果导游不解释,恐怕没人会想到这窗子的用场。窗子一般是用来通风的,可沈家的这两扇高高在上的窗户竟然是为小姐相亲择婿用的。沈家小姐在谈及自己的终身大事时还可以通过一块卸下来的窗板偷眼看一下未来的郎君,这在当时应该算是比较开明的,解放前,在新婚之夜才看见自己另一半的不也大有人在嘛。正厅是接待贵客、办大事的地方,这里的摆设要比茶厅考究,桌椅的面都是大理石做成的。在张厅也看到过大理石,那是一块用来观察天气变化的屏风。有钱人的花样就是不少!

因为当天去周庄的旅游团很多,而且游客大多是女性,都是去欢度自己节日的。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周庄的每一个景点,我都看到了许多台戏在同时上演。在那种场合,如果不采取紧盯战术是很容易被自己的导游带丢的。正是这个原因,除了抢时间拍风景拍女儿,我的眼里就只有导游,至于走了几进几门,哪里还能弄得清楚啊。只记得正厅过后又看到了手托聚宝盆的沈万三彩塑,再往里去就到了他们家的餐厅。三张桌上都摆着酒菜,每张桌上最醒目的是中间一大碗红红的蹄膀,据说是用来招待朱元璋的。有一个同事趁导游不注意,探身去摸了一下桌上的菜,想验证其真假。这还用摸嘛,如果是真的,旁边的厨房也一定会有忙碌的身影了。沈家毕竟是大户人家啊,厨房也弄得富丽堂皇的,灶台上还画有花呀鸟啊,莫非是让下人们吃了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后好精神抖擞地干活?

厨房是沈厅的最深处,但不是最后一个参观地点,因为两边厢房还有景致。我们是从左边往外走的,一张笨重的桌子,几个老式柜子,那是帐房先生呆的地方。

接下来是一组铜铸的沈万三故事,从沈万三当年如何出道,结婚,巧遇当小和尚的朱元璋,到以后如何被朱元璋刁难,直至发配云南都有介绍。在铜制连环画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沈万三捐资修建南京城时把一只聚宝盆埋在中华门下的情景,那只能够带来取之不尽钱财的小盆已经被游客摸得锃亮。民间所说的聚宝盆就是指沈万三的聚宝盆,明明人家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致富,偏偏弄个什么传说来,难道在封建时代人的力量就这么卑微?

既然说到了聚宝盆,那我就找段相关的传说吧:“明初沈万三微时,见渔翁持青蛙百余,将事锉剞,以镪买之,纵于池中。嗣后喧鸣达旦,聒耳不能寐,晨往驱之,见蛙俱环踞一瓦盆。异之,持归以为浣手器。万三妻偶遗一银记于盆中,银记盈满,不可数计。以钱银试之亦如是,由是财雄天下。”(《挑灯集异》)

我们一直在沈厅的楼下转悠,当问及是否可以上楼看看时,导游很干脆地回答:不行!上面是另外付费的项目。沈厅的楼上到底有些什么?对于我们这一批来自江阴周庄的游客来说,是个不知道何时才能解开的迷。
2006年3月21日记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82531.html5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