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告别 "青歌赛 "采风阿诗玛 |
[游记]告别 "青歌赛 "采风阿诗玛 |
2008-05-22 sina.com.cn |
告别“青歌赛”采风阿诗玛 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总算落下帷幕,选手、评委都经受了一番艺术人生的洗礼。赛事一言难表,心累体乏。真希望歌手们今后能健康成长、快乐歌唱。 4月22日,没看完最后的原生态决赛,我已赴云南采风。此行目的地是彝族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县。早在中央音乐学院读大三的时候就慕名来过石林,当年还远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途径佤族村寨、热带雨林等地,那是我第一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给我曾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如今再来石林,突然有种故地重游之感。石林变化太大了,更加现代、美丽而又不失民族传统,这让我有许多感动。景区长长的入口处左一排“阿诗玛”、右一排“阿黑哥”,他们跳着欢乐的彝族舞蹈迎接八方远道而来的朋友。一位彝族朋友给我讲述着石林的历史、阿诗玛的传说,阿黑哥的由来,彝族撒尼姑娘头饰上的角为什么不对称,未婚女孩儿的七彩头饰在前、已婚女子黑白头饰在前,抢亲民俗习惯等等.第二天在酒店吃饭的时侯,当地的朋友给我们请来了几位民族民间歌手,可能是天天观看青歌赛,歌手们认出了我,一个个开心的唱了很多敬酒歌、请客歌,真是久违了的天赖之声啊. 彝族是石林最早的土著居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旧石器时代,其先民就在巴江两岸生息繁衍,至隋唐时期曾建立了实力强大的落蒙部,其首领世代充任朝廷命官。随着明代土司的崩溃和外来移民的增多,彝族与外来民族的同化和融合日愈加强,其内部的分化也比较突出,以至清代形成了撒尼、黑彝、白彝、彝青、阿细、阿彝子等彝族支系,以及彝族人口大部分移居山区,少数分布在坝区与汉族杂居分布的格局。 彝族的“彝”是取夷的谐音改称的,1954年,国务院统一研究确定各少数民族的正式族程,原云南省副省长张冲将军代表云南彝族到北京,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他们,大家谈到彝族名称过去不统一,有的还带有侮辱和歧视性,应该改掉。毛主席听后很赞同,提出将“夷”字改为“彝”,他认为“鼎彝”之“彝”这个字好,像宫殿里面放东西,有“米”又有“丝”,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鼎彝又是古代祭把用的器具,有庄重美好之意。大家听了,都很高兴,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个支系的统一称呼。彝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石林彝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采的文学艺术.叙事长诗、彝族民歌、大三弦舞、火把节、阿诗玛刺绣等形成了一诗、一歌、一舞、一节、一绣的独特文化景观,它已成为“山石冠天下,风情醉国人”的阿诗玛文化精华。云南一行,心旷神怡。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27e8001009503.html2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