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山景区,位于天目湖的东沿岸,在浮云掩荫与流翠滚玉中,自然与构想的亲合,使得山越发变得奇异幽深起来。 随着视线的东移,太公山景区便赫然在目了。刚一走近太公山,一种道教气息便倏然在左右周围。登山的石阶为103级,这是因为道教里出现的数字必须为单数。巍峨而富有寓意的正山门,表达了对周朝道教传奇人物姜太公的仰慕。扶手是汉白玉的,从丰富的纹理间,足见太公山作为道教名山的细腻与柔美了。 步入林间,轻灵的感觉顿时而生,一条由探游者刚踏出的小道延向山的东侧,无须追究它的尽头,那曲径通幽的意境才是真切动人的。来不及欣赏那用于休憩的木雕凉亭,眼前的太公山,绿意腾冲,松鼠竞逐,此刻,恍若置身于人间仙境,有种闲适飘逸之妙。 水是山的生命,没有水的山也就失去了灵性。太公山的理水可谓巧夺天工,从太公像底喷薄而出的清泉骤然而下,形成落差39米的瀑布,一泻至崖底,再悠悠流至钓鱼池,一边是散珠落玉,一边是水波不兴,一静一动,体现了道家修行的行道。 在山的顶端,最著名的便是太公青铜像,它高21.83米,与湖里山的状元阁遥相呼应。宽阔的广场,衬托了姜太公的气宇轩昂与道骨仙风。登临此处,南望,层峦失嶂、云雾缭绕的群山与风光潋滟的湖面尽收眼底,湖的东副坝也变得超凡脱俗起来,它一路含川汇绿地向远方延伸。西侧,则是气势恢宏的子牙大殿。它依山而建,风格独特,不久,这里将成为道教的名山旺地。四方的道学高士,将汇集于此,修心养性,与姜子牙为伴,招迎着八方的游客。缘山行,峰回路转又是一空阔处。山的东侧,是自然空地。场地的中央,是道教的八卦图,场地的北侧,是一处宽28米、高6米的道家"照壁",四个朱红大字"百无禁忌",使你浑然进入无限遐想的境地。这一切,体现的正是道家的博大与精深。 漫步在绿水青山间,偶得有关钓鱼石的传说,使我对太公山有了一份新的浓情。那一块印有太公钓鱼时留下的鱼篓印与臀印的青石,任凭风吹雨打,却丝毫没有损坏,依然静卧于山的南端。这只是传说罢了,在山南沿的茶楼里,品一杯地产的香茗,释放一个旅途的疲劳,那才是真正"稳坐钓鱼台"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