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剑阁拦马墙小记 |
[游记]剑阁拦马墙小记 |
2008-05-22 sina.com.cn |
礼拜五晚,偶然翻读李白诗集,读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突然想去剑门关。第二天一早驱车就往剑门赶。 剑门去过好几次,那“一夫当道,万夫莫开”的剑门险关我几乎是经脉络尽详,所以此次到剑门,我想发现新意。事情总有凑巧:走完翠云廊向导游打听“状元柏”,导游说在凉山铺古蜀道。问好路直扑凉山铺,到了凉山山坝,下车不辨路,山坝右侧有一洋气小楼,司机去问路,结果无人而返。我信步走到山前,见左侧有古道,心中一亮,对司机说:就这里了。走了一百多米,遇一山农,一问,这条路果然就是凉山铺古蜀道。 一进入凉山铺古蜀道,发现这里比翠云廊更原始古朴,因为没有丝毫人为的破坏。山势斜开来显得更加气势宏伟。从凉山铺到清凉桥长达5公里青石铺面、古柏参天的驿道是古蜀道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其间的“拦马墙”、“饮马槽”、“门槛石”、“防滑线”、“栓马桩”等是古代陆地交通保存下来罕见的实物原形,堪称蜀道交通活化石。拦马墙是用土、石加拌糯石灰堆砌防备马匹差跌落悬崖而砌成的墙,异常坚固。一般高在1米以上,宽在0.8米左右,长度视险道情况而定。拦马墙分石墙和土墙。石墙是大青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作粘合剂,牢固美观,上涂白灰提醒骑马人注意,以保证安全。土墙是用卵石砌成,中间筑以泥土。在拦马墙古蜀道段,保存基本完整的青石板铺面的古驿道,路面一般宽2—3米,最宽处达5米。与道路走向垂直的刻划线称防滑线,起防滑减速作用,类似今高速公路的减速带。偶尔还能看到栓马桩,蜀道路边设置的大石桩,用以拴马。整段路面平整、牢固,很少垮塌。由于千百年来,马匹、车辆、行人的踩踏,青石路面上留下了车辙痕、马蹄痕、行人足印,记载下千古苍桑痕迹。脚踩千年前的古石板,隐约听到丛林中传出的牛铃声,让人心生秘境奇异诡趣之感。 同翠云廊一样,拦马墙古道中古柏参天、姿态各异。我数了数,古柏行道树大约有240多株,平均每25米1株,苍劲郁翠,其中有“望夫柏”、“鸳鸯柏”、“七仙女柏”、“怀胎柏”、“观音柏”、“石牛柏”、“淌肠柏”、“阴阳柏” 、“望夫柏”、“阿斗柏”、“罗汉柏”、“九子柏”等苍翠挺拔、独具特色的古柏。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状元柏”。枝繁叶茂,巍巍雄踞于古道一侧的“状元柏”要10人合抱,树旁石碑上记有这么一段传说:古代有一位秀才赴京赶考,路过此地,突降大雨,秀才便站在这棵树下躲雨。秀才刚来到树下,这棵树瞬间长出了许多新枝新叶,把秀才遮盖,不让一滴雨水淋在秀才身上。秀才见此情景,连忙跪拜,立志奋发读书。后来这位秀才中了状元,专程来到树下培土祭祀,这棵树也因而长得更快,更高大,成为古道上最大的一棵树,人们称之为“状元柏”。在“状元柏”下的一片台地上,我与一牧牛的老人交谈,老人兴奋地说:这里的每一棵古柏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老人很神秘地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很多夜晚,他都能听见从这棵“状元柏”里发出的朗朗读书声。我想,这些古柏,千百年来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就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是他们心目中的神树。老人说,现在当地人还有乞求古柏保佑长命百岁的习俗。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e1052010094pm.html4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