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扬州汉陵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
[游记]扬州汉陵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
2008-05-22 sina.com.cn |
主展厅广陵王地宫建成于1986年,是汉陵苑的主体建筑,位于苑内的中心位置。由于广陵王刘胥的木椁墓深埋地下25米,迁来扬州后,为再现当时深埋特点,故将木椁墓复原陈列于地宫之中,展厅内还陈列有该墓中出土的部分文物,以及有关葬制结构的文字资料。因之称为“广陵王地宫”。 扬州汉陵苑有幸保藏了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复杂、用料最考究、制作最精良、形式最典型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既向世人展示了汉代帝王的风采,又体现了扬州历史文化的久远。 “黄肠题凑”是古代的一种特殊墓葬型制的名称。“黄肠”是指建筑题凑所用的材料,此材料一般多用黄心的柏木,俗称“柏木黄心”,所以古人将此叫作“黄肠”。题凑则是指木椁结构,“题”是指题头,就是树木朝向根部的一端,“凑”是指向内聚合拼凑而成的结构。它的特点是将整段的木头层层平铺垒叠、拼凑而成,并且“木头皆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如果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这枋木的端头均是树干的下端,古代叫作“题头”,于是这种特定的结构形式就叫“题凑”,合起来就叫“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的葬制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享用的,它是身份、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汉代礼制中,“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棺)、便房、外藏椁等,同属于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皇帝死后才有权享用这种最高规格的天子葬制。得到皇帝恩赐的宠臣、诸侯王偶尔也可以享用,如汉代大将军霍光死后就受天子之制。“黄肠”与“题凑”这两个名称在古代文献中常常是分开称呼,只有用黄心柏木制作的题凑,才能叫“黄肠题凑”,其他木质如楠、梓、枫、松、楸等作题凑的,就只能叫“题凑”,或叫“黄肠题凑”式,刘胥夫妇的题凑是用楠木构成,所以称为“黄肠题凑”式。从近几十年出土的实物来看,“题凑”葬制主要流行于西汉,至东汉时,黄肠木为黄肠石代替。再后,“黄肠题凑”之制就成绝迹。所以说,这种葬制不仅等级高,使用范围小,而且流行时间很短,前后仅300余年。由于这种葬制使用的范围很小,留传下来的也不多,所以,古文献中对这种葬制虽有记载,但实存例证却没有。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来,才陆续有所发现。神居山一号汉墓广陵王刘胥的“黄肠题凑”木椁墓题凑的结构是将各块题凑木之间用榫卯嵌合,并以立柱和压边枋约束,使全部题凑组合成更为稳固的整体,这是古代“黄肠题凑”中最完三的一种结构。 广陵王刘胥的“黄肠题凑”木椁墓,与全国出土的十余座同类型墓葬相比,其用料之大、制作之精、结构之严、保存之好,确为惊世之作。整个木椁南北通常16.65米,东西宽14.28米,通高4.5米,面积237平方米,使用楠木540平方米。广陵望刘胥的木椁墓是由外藏椁、黄肠题凑(即正藏椁)、东西厢、中椁、内椁、便房、梓宫组成。从外向内,第一层为“外藏椁”,是侍女、奴婢们生活的场所,也是厨厩所在,故出土了大量的男女木佣、车马具、粗糙的生活用具及炊具等随葬品。第二层为“黄肠题凑”(即正藏椁),广陵王刘胥的题凑是用珍贵的楠木作为构造材料,一共用了857块,每块题凑的尺寸大小不一,四面企口抽槽高低错落不同,有的一个面的企口多达15道,拼接后缝隙紧密,当年考古人员在现场发掘时,用最薄的剃须刀片都没有能够插入;题凑块块紧扣,层层相叠,坚固细蜜,宛如魔方,放错一块,就无法复原;榫卯结构十分讲究,整座木椁没有使用一根钉,全凭榫卯相连,榫卯结构形式多达几十种,有中榫、边榫、半榫、通榫、燕尾榫等等,真可谓鬼斧神工,它反映了汉代广陵王木工工艺的精湛,在中国木工工艺制作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因使用的材料是楠木,所以称为“黄肠题凑”式木椁墓。南门处,每块题凑木的中间都筑有5X5X5厘米的方孔,再以小木块填之在,制作精良,是体现“绣墙题凑”的孤品。第三层为东厢、西厢,也叫正藏椁,东西各5间,就是通常所说的仓库,是存放随葬品的地方。两厢中出土的文物有成组的漆耳杯,成堆的陶器、铜器以及成套的餐饮用具和沐浴用具等。东厢房的门上题有“食宫”、西厢房的门上题有“中府”等字样,其中食宫是宫廷中负责王侯饮食的官吏,中府是负责王侯日常生活起居的官吏。因此东厢存放的是餐饮用具,西厢存放的是生活用具。第四层为中椁,以木版围成一圈,长7.75米,宽5.35米,上铺盖板13块,这是等级制的体现。第五层为内椁,居椁室正中央,长6.5米,宽3.57米,内椁底部加铺木地板13块,盖板13块,分为便房和棺室,朝南均设有双扇大门,门上髹朱漆,是墓主人生活起居的场所。便房8.52平方米,相当于现在的客堂间、休息室,因此出土了一件精美的彩绘漆坐榻和一件“凹”字形的木框屏风。棺室14.55平方米,室内存放着彩绘漆套棺一件,因用梓木做成,故叫“梓宫”,漆棺表层麻胎厚达2厘米,外髹黑漆,极为平整,漆亮如镜,光彩照人,反映了漆工工艺的高超水平。外棺下安置了6只铜轮,使棺柩可以自由地推转运行。外棺装饰华丽,棺盖上绘有彩漆双绶穿壁纹,棺外用丝织物覆盖,东西向有明显的绳扎的痕迹,其上再间隔安装鎏金铜泡钉;内棺盖也用漆彩绘菱形纹图案,也有丝织物覆盖,上缀鎏金铜泡钉,朝上正中置玉壁一枚。棺内上有彩绘天花板,图案以云气纹为主,云气纹中填以人物和动物纹饰,极具生态;棺内底部置镂空棂板,刘胥的尸体头南脚北、仰面平躺于棂板之上。刘胥死后,身穿金缕玉衣,口含玉蝉,七窍均以玉塞封住,以此想尸体不腐,升入天堂,继续他的王侯生活。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7c4fb010009je.html7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