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无锡太湖 |
[游记]游记——无锡太湖 |
2007-10-09 sohu.com |
朋友说,太湖是真山真水,碧波万顷的太湖,有大海般的雄壮,西湖般的秀丽,而鼋头渚更是仙境再现,“三分太湖景,两分在鼋头”。心早驰之,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前往。在07年8月15日,公司组织员工夏季疗养无锡一日游活动,终于,我和同事们一起快乐出发! 我知道,太湖是长江水系的四大内陆湖之一,有“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辽阔”的美誉。路上听导游介绍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用“包孕吴越”四字,道出了太湖的气势。到达目的地,我们先乘上轮船开往湖中被称为“仙岛”的三山岛。船上大部分是我们的同事,大家互相照顾着,说着笑着,更感谢天公作美,至少不是骄阳暴晒,可是依旧有同事关切身边的年长同事,问下累不累,渴不渴,句句都令人感到友好,每次景点集合更少不了大嗓门同事的“一个都不能少”的集合声,无形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同事熟悉了,热乎了,兴致更高了。 一下船,“太湖仙岛”的石牌坊映入眼帘。我们一行几人,缓步上了摩云亭。过了亭,往右拐就到了长90米的“天街”。宋词上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诗句,当天没有雨,自然体会不到这词的意境,但两旁店铺林立,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世界中。无锡泥人、书画、折扇……比比皆是。我和同事驻足挑选了一组泥人买回做纪念,希望泥人“阿福阿乐”见证我们一行的快乐。当然让人陶醉的还有很多,可惜囊中羞涩亦“游人之意不在物,在乎山水之间也”。出了天街,往上就到了仙岛的最高处——灵霄殿了。殿外烟熏火燎,香火鼎盛,殿中高80米的玉皇,慈祥的俯视着芸芸众生。但最为珍贵的是灵霄殿中的艺术品,尤以摹描在墙壁上的,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充盈着艺术的张力,似乎要破壁而出,令人顾瞻忘返。 下山,漫步湖边,湖光山色,一望无际,微风鼓浪,湖水轻吻着岸礁,心胸豁然开阔,那宁静似乎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在太湖之滨,老子的塑像笑容可掬;八仙洞内,众仙隐居,神态各异,大有敦煌莫高窟艺术的鬼斧神工之妙。更有趣的是有座石门空着,让人过把佛瘾,两边对联是:“何方大圣,哪路神仙”。人坐其中,合掌闭目,仿佛得道成仙。这是佛的艺术,也是艺术的佛。置身其中,心灵一时得到了净化,大有飘然欲仙之感。 潺潺的流水声,又把我们吸引到了瑶池。山石上飞泻的瀑布,如银帘倒挂,滚珠玉泻,瀑下一泓碧水,清波荡漾。池中莲花出水,不是瑶池胜似瑶池。这才知道之前我们在山上争先拍照的“银河”处落到了此处瑶池。暂且不问水是何水,确颇有巧夺天工之妙。 随后我们去黿头渚,早就听说访古寻迹到鼋头,鼋头渚是伸入湖中的一个半岛,因形如大龟伸颈而得名。传说是天上太上老君八卦炉中的火龙,因孙大圣大闹天宫,一脚踩翻了炼丹炉,火龙掉进了太湖,水熄了它身上的火,成了蜷缩的龟体,只有头还昂首不屈。可是它再也回不了天庭,只能与碧水为伴了。人站在其中,恍如置身太湖,感觉脚下黿石软而似动,甚是奇妙。岁月沧桑,神龟已不知去向,而现存的是青铜黿并刻有"震泽神鼋"篆刻,但是很多游客仍会抛钱币祈福,看来神龟灵气尤在。 最后我们去了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城、水浒城。游览完之后,当我们踏上归途时,已是暮色苍茫了。回到车上,大家都累了,闭目养神中,只有一个同事的小女儿歌声不断,我想她是被快乐包围了,而我们这些同事也许是在回味——回味太湖仙岛会仙桥上的诗句“果真是仙非仙境,却道人间天上路”,也许是在回味身穿戎装,驰骋三国城跑马场,跃马扬鞭、指点江山的乱世英雄豪迈气概…… PS:太湖水目前基本上没有臭味,但是在没有景点的地方,可以看见太湖岸边水污染遗留下的绿藻伴着恶臭。难怪前些日子大家惊慌惊恐。中午吃饭我们喝的自己的纯净水,在饭店没有喝茶。心里作用也许。 评论 (4) | |
转自:http://ysli.blog.sohu.com/63308460.html2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