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苏无锡游记:灵山胜境之“阿育王柱” |
[游记]江苏无锡游记:灵山胜境之“阿育王柱” |
2008-06-14 17u.com |
沿“降魔浮雕”侧面的台阶上去是开阔宏伟的阿育王柱广场,浮雕背后是启功先生书写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广场上由四根经幢围着的高耸石柱就是“阿育王柱”。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为了统一印度,他发动了很多场战争,殃及了无数生命。在阿育王年老时自觉罪孽深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各地竖了很多根石柱,被称作“阿育王柱”,石柱上都刻有经文以弘扬佛法,佛教也因此迅速向外传播。 无锡灵山的这根阿育王柱由整料雕刻,通高16.9米,直径1.8米,重达200吨,用于手工雕凿的小榔头就可以用5吨的卡车装一卡车。因此,无论从高度、重量、价值还是坚固方面,都远胜印度现存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大陆上罕见的手工雕刻石柱,堪称“中国第一柱”。 阿育王柱最顶端是四只狮子,分别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狮子下面刻有法轮和狮子、牛、马及大象,法轮喻意“法轮常转”,狮子代表释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负重,马代表王子逃离皇宫,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为了弄明白阿育王柱上为什么要刻这四种动物而不是其它,查找了很多网页,最终在电影《阿育王》的剧情介绍里我找到了答案: 作为古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孔雀王朝的王子之一,年轻的阿育王因其不同凡响的才能而受到一帮同父异母兄弟的嫉恨,都欲除之而后快。在母亲的苦苦劝说下,阿育王离开了险恶的皇宫,开始了自己苦行僧式的云游生涯。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88109.html4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