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千灯镇概况 |
[游记]千灯镇概况 |
2008-05-22 sina.com.cn |
三产服务业已成为千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几年建设,千灯古镇的旅游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亭林故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06年以来,已吸引了7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是05年同期的两倍。06年千灯在完善餐饮、住宿设施、发展生态农业游上下功夫,使老镇区作为旅游度假区的功能更加完善,进而形成以古镇旅游为龙头,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旅游新格局,全年争取吸引40万名游客。 旅游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为千灯的古镇保护、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近年来,千灯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保护古镇、传承文化、开发旅游、促进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坚持 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基本情况。 一、弘扬优势和特色,明确文化旅游的发展定位。 千灯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物阜民丰、风物清嘉。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故乡,更是世界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所孕育和积淀的良渚文化、戏曲文化、先贤文化、水乡文化及宗教文化交相辉映,成就了千灯古镇的灵魂和精髓。亭林墓、少卿山、秦峰塔、延福寺、石板街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水巷、河埠、古桥、廊坊、庭院紧邻相依的江南水乡古朴风貌则构成了千灯特色独具的旅游资源,凸现了千灯发展旅游的优势和特色。依托这种特色和优势,千灯镇确立了“以古镇保护为基础,以文化展示为内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思路,力求立足于自身文化特色的挖掘,与周边的古镇形成错位发展、实现差别竞争。 二、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 古镇保护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投入。为此,在古镇保护中我们着力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强化政府在规划实施、政策引导、环境营造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了古镇保护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古镇保护、规划先行。 三、树立精品意识,进行古镇修缮保护。 定位于保护古镇、发展文化旅游,围绕建设文化和旅游精品,自2002年至今,我镇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古镇保护修缮和历史风貌恢复,实施了一系列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恢复修缮了以顾炎武顾居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景点,古镇旅游景区的游览框架基本形成。 新农村规划情况 近年来,千灯镇把新农村建设全面融入“两个率先”的进程之中。今年,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各项指标的同时,新农村建设也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千灯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协调推进三次产业,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坚持发展不动摇,全镇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今年可实现工业销售80亿元,GDP30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累计注册内外资企业1400多家,投产700多家,总投资超100亿元。其中,外资企业近400家,注册资金8.7亿美元,到账资金4.5亿美元;民营企业1000余家,注册资金25亿元。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事业迈出成功第一步,今年4月30日顺利对外开放,预计全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国家农业示范区为龙头,现代高效农业取得长足发展,产业化步伐加快,累计引进农业项目45个,其中外资18个,注册资金1.12亿美元,民资27个,注册资金2.3亿元。 二、以促进增收为目标,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农民收入实现新突破。富民工程持续实施,农民富裕程度不断提高,预计今年人均收入达到9700多元。“三有工程”全面推进,全镇就业率92,物业率70,技能率90。“五道保障”不断完善,185户农民领取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9,转社保人数2000多人,医疗保险参保率99.6。土地补偿足额兑付,预计今年将兑付8000多万元。拆迁农民利益得到保证,成为农民致富新途径,全镇已拆迁农户2200户。三大合作社加速发展,总计组建31家,预计今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600多万元。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06a4901000ajd.html2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