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同里印象 |
[游记]同里印象 |
2007-07-24 fqhua.com |
随着傍晚的天色愈来愈亮,暖和的气息不断的刺激着我们每天疲惫、机械的大脑和身体去感受又一个春天。于是,在阳春三月的这个周末,终于我踏上了前往同里的路途。 印象中的同里,是一个安静的江南小镇,有那么一丝的孤傲和矜持。到了同里,确是完全的另一副景象,上海的南京路仿佛移到了这儿,只是更土味、更烟火气些。不由得后悔为何不决定去杭州呼吸呼吸那草地、梅花清新芳香的自然气息。只能愤愤的赌气:以后再也不会来了。 看着杂乱的街道,纷禳的人群,决定避开高峰,先前往罗星洲,一个在湖中的小岛。好在岛上是宁静的,岛上的庙,干净宁静,照例有闲逛的和尚看到了香客,便立刻坐在捐款的桌前等待着香客的施与。怀着对佛的万分敬仰,恭敬的磕了每个响头,立志要将施与庙里的钱财都要施与到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们身上后,便去感受岛上的静谧和逍遥。叫了碗素面,看着鱼不时跃出湖面,和面馆老板拉拉家常,一点点感受到了久违的乡土人情。真想在这岛上这么呆坐一天,任凭清风拂面,任凭天老地荒,让身体象张皮耷拉在椅子上........ 看着套票上那么多未圈点的地名,终于打起精神,坐着快艇重返俗世。夹在一个个旅游团中进了退思园,一个不比苏州园林逊色的地方,坐在二楼的回廊,看着远出此起彼伏的骑马墙,暗暗的诧异几百年前的当地人何等的休闲与享受。 不断的人流,只能匆匆的逃离了退思院,顺着皖南似的小巷和江南小镇特有的小桥流水,好奇的窥视了一家家的古老的庭院,大多的名字已忘却,但那精致的建筑、家具和特有的世家情调却一一留在了记忆中,记得在那耕乐园的后园的二楼,陈御史府第中的一个院落,静静的坐在明代的流线、大气的木椅上,呆呆的面对着雕花的折窗、静静的庭院,入画的景色,回味着沈周、徐谓、唐寅等大家的书与画中的每根线条,自己心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涤荡着、这是自然、人、文化的完美融合,静谧、空旷、天人合一,这是我们久违了的生活,真希望让时光永久的停驻在这一刻,没有电话、传真、EMAIL的骚扰,只有心与自然的对话。 确实,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产生那么深远的诗、词、书画意境。等到看了松石小筑和博物馆后,更是深深震撼,很少有这么一个能把现代和古代的文化保护的这么好的小镇,古意昂然的木雕、瓷器、床,现代的极强视觉震撼力的陈列,大自然成千上万年鬼斧神工的在石头上形成的完美的构图,组成了从远古时期至现代的文化历程,这种经过历史沉浸的浑然天成的文化所展现的大气和深粹是我们都市中那些所谓前卫艺术所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他静静的,不为人知的,所展现的却是人类发展的根本---“道”,他是永恒的。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每天不得不面对的是浮躁、急功近利、私欲,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已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文化和道德的不对等、没有灵魂的中国当代文化和商业、各类复杂的心理危机和恶性疾病的出现;etc. 相比更快发展经济的需要,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停下麻木机械的步伐,静静的对话大自然、回味古人所展现给我们的那种空灵境界,忘记复杂、、、、、、 一天的探索,虽然没有驻足品尝当地的美食,但感受到的又岂是美食可给予的。同里似乎象松石小筑中的那些石头,表面斑斑驳驳,普普通通,只有经过一层层的切割,才能欣赏到那永恒的精致的美。 去过不少江南的小镇,也许他们的臭豆腐干都比同里好吃,但在文化的保存和推广上,同里是得天独厚的,真的想感谢小镇的父母官,有这份雅量和见识。但愿下一次的寻访,同里的人还是那么朴实。 虽然没有带照相机,但同里的那份感受已蚀刻在我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jsu/3547.html3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