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之行 太湖上的苏州

[游记]苏州之行 太湖上的苏州

2007-07-16    live.com

苏州之行----太湖上的苏州

------二亿年前这里是海,海岸线东移,这里是太湖。

太湖,中国第三大湖,与长江一起,成就了江南的一方水土。她博大,她宏伟,她千百万年来以自然的宽宏和气度吞吐着天来之水,她随日行,合月相,日涨夜消,抚慰大地;她以她的母性养育了她的子民,以神来之笔造就了一个鱼米之乡。

似乎在一段时间里,已经和无锡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竟引发了宿舍里苏锡两派的大讨论,甚至于难得的放大版的太湖地图也被迫介入。讨论的结果是锡派承认太湖的湖岸线一部分在苏州的事实,另一方面仍然强调,太湖最精华的部分仍在无锡。哈哈

姑且放下它们之间的争论不说,仍旧回到我们的行程上来。

十点多,我们渐渐进入了太湖的地界,从水上来夹杂着水气的风十分柔和,周围小山上的绿色渐渐密集起来,周的地方甚至将整个路面笼罩起来。

我们先去的是西山----石公山。石公山和其他两座小岛孤悬湖中,三座桥依次将他们相连,又将他们和陆地连接在了一起。要想到达石公山,这三座桥则是必经之路。一路上的车很多,临近太湖大桥,来往的车辆自然地排成了两队,一辆接着一辆地向石公山蜿蜒。听说今天李鹏也来了苏州,我们一直猜测着这一日的行程是否会有什么特别。

在桥上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这个水气氤氲的太湖。太湖水是如此广阔,蓝灰色的湖水翻着小小的波浪,蒸腾起来的水汽弥漫在半空中,在浅浅的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灰蒙蒙的。天水在远处联成一体,恍然间已让人弄不清着太湖究竟还有没有边际。只有在远处可以望见几个小岛,在茫茫的湖中他们显得是那么安静,连坚硬的的岩石都有一种温柔的美丽。

在一处拐角的地方,我惊异的发现了蒯祥的墓。去故宫是曾经惊叹于他的高超技巧,连北京城都有一条叫做‘蒯侍郎胡同’的地方,却没曾想到这样一个能工巧匠竟也处在苏州,不由地生出一点小小的不平之心:怎么这样有本事的人都处在苏州?!

我们的车终于上了石公山所在的那个小岛,他在小岛的尽头。说是小岛,我却从来没见过这样大的小岛,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小镇。公路在岛上延伸!山丘在岛上延伸!城镇也渐渐将我们引向纵深处!在我不断地对自己认知的产生怀疑的时候,我再次闻道了湖水的味道------石公山到了。FINALLY!!!

石公山

石公山是小岛上的一座小山,三面临水,多石少土,广植柏树,号称西山八景之首。山上的建筑因循山势而建,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佛道道场的小型建筑群,风格精细,轻巧秀丽,湖光山色举目入画:联云亭远观东洞庭山,层峰叠峦,绵亘数里;揽曦亭接应霞光于晨夕,据说更有九月十三日月双照;归云洞,亭两相结合,互相烘托,自成佛地境界;来鹤亭和断山亭筑于绝壁,檐翼凌空,背倚苍苔岩壁,面向茫茫太湖,水光接天,意境悠远……

在归云洞外的有几挂铁链,上面挂满了刻着男女姓名象征不朽爱情的铁锁铜锁,有新的,也有已经生锈了的,沉甸甸的让人能体会到爱情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还有数不清的祈愿的红丝带,即在铁链上和周围的柏树上,风一吹过,翠柏红绸,人们的心愿便吹进了山神湖神的得心里,大抵这样的祈愿才是最灵验的。很能够理解人们的心情,若我有一日得到幸福,也必将会希望将它锁在铁链之上,以求生生世世,海尽高天。

石公山上有一处绝妙的去处,便是‘一线天’。‘须臾盘折出木杪,如晦而卧日方晓。人生休歌引路难,历尽崎岖见坦道。’虽不觉得这首诗的描写是如何得好,但终也是对石公山一线天的真实写照。石公山一线天位于西南角,虽然没有武夷山一线天那么险要,但正是由于它温和的高度坡度和长度,类我一样胆小的人也能玩一把心跳。爱玩的人一定不能错过的!

据说石公山的得名是因为山上又两块奇石,一块伛偻似老翁,就是石公,另一块是石婆。他俩差肩而立,相对而望,传说在日夜思念着隔湖的大姑、小姑。石公之名由此而得。而我们却疏忽了去,遗憾没有看到这两块奇石。那位或褒或贬的海灯法师也给这里也增加了不少名头,法师的遗迹如今多少尚存。

在石公山,我寻到了最好的视野去观览太湖,那是一处悬壁,这里的岩石高出下面的树顶,有足够的视野展示太湖的宽阔。站在那里,不由想到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描绘:‘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这里虽不似洞庭般广大,但那浩荡千里目不见尽头的形状终究是相似的,范文正公若站在太湖上,依旧也能写出同样豁达的千古名篇。更何况曾为‘江南四杰’的某人也为太湖题写过:‘天帝何时遣六丁,凿开混沌见双青。湖通南北澄冰鉴,山断东西列画屏’的绝世诗句,太湖之境,岂无意乎?!

我们没有在石公山逗留很久,一个多小时的走马观花后,便结束了这里的游览。下一站-------

林屋梅海

林屋梅海离石公山并不很远,但是由于路标的问题,我们着实多走了不少路,几番往返,终于到达目的地。据说这里是苏州最好的赏梅之地,也是中国的梅花研究所,只可惜我们来的并不是时候,梅花早已化了春泥,护得眼前的梅树郁郁青青。因此,林屋洞变成了今天的主角。

林屋洞在林屋梅还得最深处,在我看来是个神奇的去处。澄子说林屋洞直通太湖的下面,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怎能不叫人心动。一路走去,窄窄的石子路两边是密密的梅树,一树成树,二树成路,三树而成林,远远望梅林而去,深邃的看不见根底,树冠重叠,枝丫相交,郁郁青青,覆盖得严严实实,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上,映出细密的光斑。凑过去仔细看,才发现梅树的叶子青的透明,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出深浅不一的绿色。可以想见乍暖还寒的时候,这里是怎样的一片香雪海。更奇妙的是枝头还挂着一颗颗的青梅,或三或五,像顽皮的孩子一样隐在树叶下,还随着树枝颤呀颤的,煞是可爱。这些青梅在这时仿佛是有生命的,我真得很期望他们会一个一个地跳下来,变成一个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在林子里玩耍嬉戏。闭上眼睛,更能想见这些青梅成熟的时候,这里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像当年曹公与刘皇叔在梅林青梅煮酒,引天边龙挂论天下英雄,从容淡定的情境中是如何尽显指点天下的豪情!想到这里,不由得三国中的戏文便到了嘴边:‘龙者,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物,小则隐介潜行,生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小冉走一路,便望了还没成熟的青梅一路,总想找机会摘下来尝尝,她那躁动不安分样子,比那些小小的梅子还孩子气。

梅林中间有几处景致:一个小小的池塘,上下活水,古色的亭子和石桥翼然其上,倚着亭子的栏杆,看水面上布满浮萍和新长出来的荷叶,池塘边有大丛大丛生的极美的蔷薇,或红或粉或白,半悬在水上,整个色彩清新明丽,品的正是春天的味道。

不知不觉中,林屋山已在眼前,一座小塔赫然山上,林屋山本不高,但有了这座塔,便觉得气势陡增,有了许多神仙的灵气,不觉得让人多了几分敬畏之心。我们并不曾上山,径直转向右边小路,直奔林屋洞而去。林屋洞是低隐洞穴,洞口比想象中的小很多,大约两米高宽,外面有红漆的栅栏围起来,神秘的气氛弥散在周围。洞口上面的山岩倒是极为宏阔,刻着不少历朝历代的碑文石刻,其中最显眼的便是‘天下第九洞天’,红色楷体大字有些隶书的风味,大体是明清所镌。另外‘林屋古洞’‘石洞’等石刻也各有特色。在最高处有纵向的一派小篆石刻,文体很是优美,只是由于太远的缘故,上面所属的文字并不清晰。

林屋山位于多水地区。二亿年前这里是海,后来岩线东移,这里是太湖。

一跨进林屋洞的大门,感觉就像是到了西游记中的仙家府第,抑或是到了太虚幻境。洞门外那个纷扰的凡尘已经离我们飘然远去,似乎人在世间的纷乱和烦扰永远波及不到这里,这样的地方果真会让人产生遁世的念头,难怪会成了道家的‘仙境’。借了吴承恩老先生的话,这里是‘太湖下福地,林屋洞洞天’!

当置身在洞中的时候,我仿佛是到了传说中的孙悟空的地盘上,玩心大起,总是试图在洞中寻找到大王的座椅并坐在上面留影纪念。

我们沿着指示标志向纵深走去,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地下宫殿。别看洞外天地广阔,洞内却是别有乾坤。像如今,洞外骄阳似火,洞内却清凉温润。这里洞中有山,洞洞相通,石头形态各异,大小相间,错落有致,并时不时有大石将景致隔断,形成曲径通幽的效果。洞中还在恰当的位置布置了彩色的灯光,光照之下,嶙峋的石芽,石笋,石堑更加凸现了道教神秘的色彩。一条小径在石头之间蜿蜒回环,沿着小径走去,透过石头的缝隙,或借景,或框景,左右各成景致。地下水溶蚀的作用下,洞里的石头表面圆润,雄浑沉实,形态以憨朴居多。 对于这些石头,观察得越细致,想象得越离奇,它所呈现的美也就越充分。洞中石像蛙、像猪、像鹰、像鱼、像羊……层出不穷。在这里看得不仅是景,也看的人的心和童趣。

在这里也真是长见识,认识了不少石头的说法。如被称为地脉的石堑,状若战壕,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深浅不一,它们连通地下暗河,源远流长,终年不涸。明镜一般的水面倒映着巉岩峭壁,风韵别致。在溶洞岩石底部有许多口子朝上敞开的窝穴,是坑臼。一个较大的坑臼连着一个较小的透洞,上部如灶台,下部是灶堂,便叫做仙人灶。还有平实的仙人床,形如神龛的石龛,嵌在洞顶板上的天沟……

在某一个洞的天顶上,长着传说中的仙草。传说这草是林屋山和道教的圣物,是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的宝物,虽然不知道吃过以后会不会有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效用,但在这水下石洞里倒长的生物,总归是由他玄妙的地方的。

洞中很湿,且不说洞里的石头会有湿涔涔的感觉,有的还长着青苔,走在小径上,脚下也是湿漉漉的,洞中也有许多景致便是以水为依托的,洞顶的怪石倒影映照其中,虚实相见,妙趣横生。听讲解说,这洞原本就是一个水洞,洞内无形的泉眼有许许多多,有形的泉眼有两个——乳泉和紫隐泉。乳泉之水雨季激烈奔放,状如瀑布,旱季轻柔徐缓,形似细线;紫隐泉则水源充沛,终年不断。明朝大学士王鏊曾题《紫隐泉》曰:“洞口有深井,云浆湛虚空。我来携一罂,会与仙源通。”

想想看,身在洞中,在这洞顶之上便是碧波万顷的浩淼洞庭,几万吨水都在头顶,若是一个不小心在顶上穿个小洞,吼吼!……

本以为林屋洞便是今天西山之行的结束,但澄子的一番话却开启了我们今天另一桩行记-----

吴县西山雕花楼

住在苏州的人们是很会享受生活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他们住在布置精妙的园林里,或在小桥流水的古街旁,吃的茫茫太湖中的美味,还有百年老字号的小吃,穿这天下闻名的丝绸和蜡染的棉布,操着外人难懂的吴侬软语,乘舟坐楫,开创的是千年不败的吴越文化和富贵繁华。

当我们踏进西山雕花楼的时候,我便背着小门里所包含的无限空间所打动了。这小小的院落坐落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甚至宽一点的汽车都开不进来,几百年里也不曾有人问津,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这座雕花楼却独自守护了几百年的安详。当今天人们打开其中的景致时,被多年前人们那种对生活的唯美追求所打动,走进这里的人,也在踏访这座“雕栏玉砌”的同时,聆听抗金名将徐徽言那封尘弥久的故事。

这座院落原名仁本堂,老屋在前,辛屋在后,共八进十二落,更兼是蒯祥后人的杰作,更让人多了几分敬慕之心。进了大门,闪过一扇屏风,便见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正面的老屋,左池台右穿廊,并广植花草,细布假山,水穿石过,变成小小的瀑布,成为一个视野宽阔的前花园。老屋建在一个一米高的平台上,从前紧闭的垂花门而今早已洞开,我们便是从这极尊贵的通道急需我们的游览。但见这老屋整体是明代风格,线条简洁,布置古朴庄重,门楣内写着‘礼为教本’的家训,所谓闭门教子大抵如此。走进大厅,所见到并无出人意料,悉如其他的明清厅堂---堂前大案,上挂字画楹联,一副‘长生无极’的大匾横挂堂中,案左右分别放置着一个青花花盆(我倒怀疑先前这里应该是放着更精致些的器物),案前是八仙桌太师椅,两边两溜木椅高几。据说每逢过节,仁本堂正厅必悬挂忠壮公徐徽言尊像。想像当年宾主落座,寒暄品茶,正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正厅后面是女眷的会客厅,气氛较正厅轻松些,格局如前。

客厅并不是这院子里最精华的地方,西山雕花楼最惹人的地方有三:观景堂,小书房,和新屋的雕花。观景楼就在客厅后面二堂的二楼,面南的一面遍开大窗,从这里望去,可以眺望得到西山的主峰:缥缈峰。茫天之间,雾气荡荡,有缥缈峰在薄雾中隐约呈现,而观景堂中凉风习习,宾主在堂中聊天观景,斗茶对诗,君子之交的点水之交在这时便显得平和而深厚,主人的生活,别有乐趣。。观景堂的左右有穿堂,供下人等候听差。若不是如今堂前的二层建筑越来越多,今天这里的景致一如百年前。

小书房,是仁本堂中另一处别出心裁的好地方。书房位于一个小小的天井,自成一落,四周皆有四五米高的白粉墙包围。从左边的穿堂进入,大约有十几平方米,水磨石的地砖细腻光洁,大致和紫禁城的金砖处于同宗,左右两面墙上嵌着菱形的砖石,两百多年过去,依旧严丝合缝,平整如初,很难想象当年没有胶水的情况下,匠人们是如何只用糯米粉成了这百年之功。徐家是大家,书房里的规格也是极高的,书房四样一样不少,皆是红木制作,上面贴金裱银,文雅中又不失富贵非常。小书房的天井是极有趣的,也是十几平方米的地方,左边堆叠这一座假山,中间是一座标准的上等太湖石,‘瘦皱透漏’不说,在石底点上檀香,香烟便在石头的空洞中升腾直到整块太湖石青烟缭绕。这里种的植物也很有说道,天井中间是一棵五色山茶树,我们来的时机不巧,若是三月上下,树上满是五色繁花,花色可餐,花香四溢,是何等沁人心脾!在假山上种了些细细的竹子,忘了那竹子的名字,据说也是当地极少长成的。假山旁的地下,还埋了一口大缸,缸中注水,还养了几尾金鱼,这做消防用的工具在这里却是极有诗意的。

后面新屋的雕花更是惊奇。几进上下凡是有木结构的地方,完全被各种栩栩如生的木雕花饰所包围,真正是雕梁画栋!而门楼上、照壁上、墙体上凡是有砖的地方,又有秀逸砖雕。大到数尺长的砖雕匾额,小到盈寸的木雕花窗,或是花鸟鱼虫,或是轶事典故,无不千雕万刻、笔笔认真。很难理解这普通的古代江南民居,却为何时时处处透着皇家的气派。

在雕花楼中有一间从前小妾居住的屋子,在二楼,楼梯又窄又陡,上下的时候我们都悬着一颗心,猫着腰,尽量放低重心,紧紧地抓着扶手,生怕有个一不小心。真不是当年的人怎么安稳的从这里上下,更别提要拿着什么食盒之类的东西了。近了屋子,纯木板的墙体有三米多高,显得很是厚重,外间放着四方桌和木椅,大概是会客或是几个体己打牌的地方,里间布置了一张雕花大床,是棕绷的,我很想知道澄子的新床和这个哪一个会软一些。在更里面的一些地方,还有一个小隔间,被人别出心裁地布置成了一新娘嫁妆的展览,一件件红漆的器皿饶是百年依旧显得喜庆。里面有大大小小成套的食盒,水盆,水桶,水注,恭桶,装小宝宝的百岁盆……有些东西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很纳罕:古时新娘的嫁妆怎会这般不值钱,象征的意义远不会比现实更现实;只是希望我出嫁的时候不会只带着些盆桶之类的过活….

在小厨房里,我们看到了一口古时的井,许阿姨还亲自给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做示范,打了一桶水,井水有些浑浊,但清凉的很,是一种自然的凉快,很温柔,洗洗手,洗洗脸,是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只是我没有尝试打桶水,也不想尝试,因为对于这种高难度的技术,通常的结果是十分明显的,经推算,其结果大抵有三:我提不上来水;桶被我扔到井里;我被我自己扔到井里!

在老屋大祠堂的青宫后面,我们看到了忠壮公徐徽言的神位,“忠贯日月”、“永垂青史”的牌匾,还有他的画像,画像上的老将军身着铠甲,气宇轩昂,看着前方,连胯下的战马都十分精壮,正是人们心目中民族英雄的形象。虽然说因为岳飞的存在而让其他抗金名将都黯然失色,但对于曾经为那段历史做出贡献而殉国的将军们,我依旧保持我心中的敬意。

转自:http://gloriousalexandra.spaces.live.com/blog/cns!CA225EB5A8CC6D74!757.entry49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