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苏州天平 |
[游记]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苏州天平 |
2007-08-31 3608.com |
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苏州天平山 苏州天平山是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景区距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约5公里。南连灵岩山,北接支硎山,东邻金山,海拔221米,是苏州西南诸山中最为高峻的一座山峰。因其山巅平整故名天平山。山上白云缭绕,又名白云山。全山上下分为上白云、中白云、下白云;自山麓至白云茶室为下白云,从一线天经飞来石到中白云亭为中白云,中白云亭向上过二线天、大石屋直至山顶为上白云。北宋时期范仲淹将其高祖葬于山麓,宋仁宗把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为家山,又称范坟山。天平山南麓古枫参天,松掩庄园,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仲淹纪念馆"座落其中。山中峰奇石怪,清泉叮咚;山顶平如刀削,视野千里。这里自然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自唐代以来,就已成为旅游胜地,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景区内的“清泉、奇石、红枫”被人们赞誉为"天平三绝",吸引着无数历史名人、文人墨客。不仅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康熙、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在天平山留下了许多的遗迹和传说;而且近几年来,天平山亦得到了李瑞环、宋平、乔石、宋健等一些中央领导的垂青。 为民造福的一代名臣 范仲淹 天平三绝之一 红枫 天平三绝的主要景观--怪石 “吴中第一水”--天平山上白云泉 天平三绝之一的"清泉"则位于一线天东侧的云泉精舍内,清泉称作白云泉。相说,唐代宝历元年(825~826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常利用公余闲暇,登游天平山。一天,他在山腰忽闻有如鸟鸣琴奏的流水声,上前拔开草丛、荆棘、繁枝,见一股清洌甘泉从石罅中潺潺地流出、顺着陡峭岩壁流向山下。当时,白居易与山民商定,在山腰用石筑坝,挡住泉流。一泓泉水,清澈透明如镜,块块青中带白的石头,似如朵朵白云,与蓝天白云倒影池中,相映生辉。白居易触景生情,即题书"白云泉"三字,并咏诗《白云泉》一首。请看石壁上的这首诗就是白居易所做。白居易在诗中写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云,更添波浪向人间。"后来他人将泉名和这首诗刻于泉池岩壁上。这首诗的书写者是苏州市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他是用左手挥就而成。大家请看,在泉旁的一块斑剥岩壁上有天然浮雕,粗看形似穿道袍的慈祥老人,细察酷似白居易像,侧立池畔,凝神静观,自然逼真。这就是大自然天功神造的“仙人影”。再看,那股由岩隙流出,用竹管接引的清泉就是白云泉。白云泉,为裂隙泉,出自半山腰峭壁岩罅之中,由于江南一带雨量充沛,裂隙水源不断,泉水常年不涸。那怕是久旱不雨,泉水仍然丝连萦络。有古诗《白云泉》云:“云根流玉液,发泄出巅岩,香洌堪为酒,清冷可煮茶”。旧时因山僧用竹管导入化缘的古钵中,因此,又称"钵盂泉"。其水因在岩罅渗透过程中,溶解岩石中的一些矿物质,并受山体沙石过滤,所以,泉水碧清透底,醇厚甘洌。因泉水味甘洌,唐朝茶圣陆羽曾把这清泉品评为"吴中第一水"。旧时,很多人游天平山,至此小憩品香茗,吟咏赋诗,感叹不已。有的言道:"一勺初分到草堂,半似甘露半琼浆。煮茶有客多题品,可惜当年不与尝"。有的诗云:"兹山蕴美玉,玉精流不尽。 色清未足夸,味甘有新禀。鄙哉陆羽翁,何不论入品"。还有的感叹道:"良辰当谷雨,胜赏又云泉;一岁一游览,是山吾有缘"。还有的要"期与云泉作老友,日日来此听松风"。许多游人对"白云泉"情感至深,留下美好印象。清乾隆皇帝南巡时,游天平山最喜欢到"白云泉"饮茶,并御题咏:"白云泉是白家泉,林色岚光太古闲;不为炫能频叠韵,高人风度缅其间"。今日,我们游天平山,来到白云泉,不仅可以小憩饮茶,消乏提神;而且还可了解"白云泉"文化,"入山思水秀,涉水忆青山"。特别是秋高气爽之际,山麓红叶成片,崖壁朱实篱篱,更有无限的诗情画意。 山上山下共有72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天平山的特色。这里楼堂廊榭依山而筑,山水房树相映成趣,赤橙黄绿交错生辉;不同季节来天平山,又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
|
转自:http://www.3608.com/Article/2007-3-25/115054773.html3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