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之行 苏州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特别的存在,从那千年故事、名家美文中都可隐约窥探到那流动的美丽,现在终于有机会亲身作“画中之游”,竟有些说不出的兴奋和迷惘。
近年来也颇走了一些地方,总的感觉是文字之美胜于实景,且匆匆一瞥,究竟能领略多少古风闲韵,实在难说得很。但愿这次有所不同。 傍晚坐机
场大巴从上海过来,会议指定的酒店已住满了,前台小姐踩着达达作响的高跟鞋,带我去斜对面的一家。酒店的名字叫“书香门第”,里面的装饰也透着秀气。没有
电梯,提着大箱子一路走上去,“四体不勤”的我竟有些微喘。房间不大,床上摆着胖胖的毛绒玩具和粉红靠垫,书桌上放着几本书,平添了几分家居气息。旅途劳
顿,早早就睡了。 一天半的会议之后,又有了半天的自由时间,去哪里转转倒费了一番思量。出租车师傅说初次来苏州的人,若时间有限,则首选
虎丘、次选拙政园;虎丘是历史古迹,号称是苏州的象征,但风景不如拙政园好看。我想起儿时读过的《苏州园林》,觉得还是去拙政园更相宜,连手中的数码相机
都跃跃欲试了。 苏州历史悠久,城内的街道现在看来有些狭窄,骑电单车和摩托车的人很多,十字路口、人行横道处少有红绿灯,经常出现人、车
争道的情况。出租车一路拐来拐去,终于到了拙政园的门口。此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所建。取晋代文学家潘岳
《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建此名园据说花了主人十六年时间,仅享
受了一年就撒手归西了;之后其子豪赌一场,就将园子输给了别人。后来此园辗转多人之手,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这里也居住过,所以《红楼梦》中常可窥见拙政园
的风貌。 从兰雪堂进去,迎面是一座假山,上面藤萝宛然,目的是遮挡游人视线,否则一览无余便大失意趣。沿着石子路蜿蜒向西,路边各色太湖
石形状各异,碧草青青,绿荫悠然,小桥流水,池中莲叶初成,池边花树相映,一派天真;“五色令人目盲”,到了这里,只嫌眼睛不够用了。再往前走,是婉转曲
折的回廊,墙壁上有砖砌的各类镂空图案,无一相同,望出去的景致也显得变化万千。园子的中部以水为主,其间平桥相通,长廊相接,花木幽深,不一而足。从池
东向西远望,除了近处的亭台花木外,还可遥遥看到一座塔映在天边,这就是每个导游都津津乐道地“借景”之奇了。塔自然不在园里,但如此布局,则塔也为园中
一景了;可见当初设计之人的胸中丘壑,他便是大大有名的才子文征明。近年来诸多电视剧中他都是作唐伯虎的陪衬,形象搞笑,但这次在园中见到的文公画像面目
方正,眉头紧锁,一幅端庄君子相貌;若他地下有知,怕要气得找编剧们理论了。 中部的主厅是远香堂,取“香远益清”之意。园主人为了能在这里欣赏到四时美景,又分别修建了绿漪亭、荷风四面亭、待霜亭、雪香云蔚亭等,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美景。各处碎石子路的花纹、风景的勾连方面常有望子成龙、丰家荫子的深意,再联想其子的行径,不由得人不慨叹。 再
往西行就接近住宅区,最有名的当属“卅六鸳鸯楼”,据说主人夫妻情爱甚笃,尝以此楼避暑。楼四面环水,下面居然还养了一些鸳鸯,有一极富态的导游在那里,
声音洪亮地讲解鸳鸯作为爱情鸟的谬误性。鸳鸯楼两侧有乐班奏乐,四面透明玻璃中嵌有蓝色玻璃,透过这里望外面的竹叶绿树,则宛然有霜雪之态,可见此楼为了
避暑花的诺大心思。背面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据说主人之子酷爱茶花,专门从云南运了十八株名种茶花,推窗可见,介绍中说早春之时花开似锦,现在看去倒是
平平。这里又可为主人爱子之心一叹。 园中美景说之不尽,转角处也往往竖上两粒瘦长的太湖石,辅以绿竹,独享清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出口,
不忍就此离去,又细细从头走了一遍。这次专挑僻静少人的地方行去,走到海棠春坞附近,听到乐声缓缓飘过来。此时庭院寂寂,只有音韵悠扬,歌声婉转,想起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听曲一段,心里一片宁静忧伤。循着乐声走去,遥遥看到园门上有”苏州评弹表演“字样,蓦地一喜;走近亭子才发现,乐声是从音箱里
发出来的,亭内乐器均在,却无人迹,大概已过了表演时间罢。看来只有期诸来日了。 絮絮叨叨地说了不少,但园中的美景不亲历大概是无法想像的,惟一的缺点就是游客太多。若能择一淡淡雨天,静静走在石板路上,则又非今日之可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