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游记之拙政园(1) |
[游记]苏州游记之拙政园(1) |
2007-07-24 sina.com.cn |
接上篇姑苏——静谧的天堂 四、拙政园 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代改为大宏寺,明朝正德年同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将之买下,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嗣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取“拙政”二字为园名,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园”这个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样隐退于林泉之下,要像陶渊明一样守拙归田园。这个园名,反映了王献臣当时那种既无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复杂心态。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1952年对外开放。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此园以水为主,建筑群多临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朴的造园风格,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宁籍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陈之遴;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女婿;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万。辛亥革命后江苏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园内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抗战胜利后,爱国诗人柳亚子在园内办过“社会教育学院”。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苏州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而家眷住在拙政园内。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内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 拙政园门口的街道 天泉阁。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据说站在天泉阁的屋檐下,凝视飘动的浮云,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 园内休闲好去处——书场 曲径通幽 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三面环水,似乎苍龙嬉水。见山楼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见山楼上层有蠡壳和合窗,楼下用落地长窗,室内明式桌椅茶几,梁上悬挂小方什景灯,完整地保留着那种古色古香的风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c11e09010007es3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