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拙政园游记

[游记]拙政园游记

2007-08-04    gov.cn

拙政园游记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检察院

刘 钊

5月是一年中旅游的好时节,我趁着休假到南方转了一圈,5月11日来到了苏州。到苏州当然不能不逛园林,挑来选去,我选择了最有名气的拙政园。
去之前心想,这么小的地方,门票竟然70元,挺不值的。可进去以后听了讲解(园内有免费导游,大概半小时1次,如果不想走马观花的话不可不听)才觉得物有所值。别看园子小,里面却大有可观,让人很长见识。它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景点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讲究。游拙政园要尽量选在人少的时间,这样才能让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它的深厚蕴含和主人的独具匠心。
先说这“拙政”二字,晋代文人潘岳《闲居赋》中有“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之句,拙政园即取其之意而命名。拙政园分东园、中园和西园三大部分,总体上东疏西密,而中园是全园的精华。刚进东园园门,迎面看见一座假山,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个园子比较小,为了给来访的客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不让他们一眼看尽园内的风景,从而产生园子还挺大的感觉,特地在门口建了一座假山(当然假山还可作屏风之用,屏风也是很多中国古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相同的手法在中园也有所运用,在中园四周围墙的位置也布置了一圈小山,人在向四周望时看到的不是围墙而是小山,同样会觉得这个园子挺大。这就是拙政园在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方面的精巧构思。
东园不是最精华的部分,我没有细看。过了假山左行,迎面看见一座长廊,走到长廊中间的园门就可以进入中园了。中园里面山、水、石、池、林、亭、堂一应俱全,布局严整,错落有致。站在进门处往远处看,一座宝塔映入眼帘,和园中的整体景致非常协调,如果不作介绍,很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园中之塔,实际上它是苏州另外一处景点--北寺塔。这里运用的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借的是园外之景,的确为园子增色不少。西园还有一处借景,不过借的不是外景而是园中之景。中园园门左边不远是听雨轩,顾名思义是在此听雨的,堂前还有几株芭蕉,古人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娱乐活动,下雨的时候,凝神细听雨打芭蕉的声音,也是一种雅致的享受。园门右边是梧竹幽居,是一座四面亭,每面都开着一个圆洞,像月亮一样圆,也许你猜到了这个地方是用来作甚么的了,就是用来赏月的。中园池水的四面,或建亭,或筑堂,分别与四季的景色有关,如海棠春坞、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等等。中园最主要的建筑是远香堂,是园内最高大的一座建筑,可以想见坐在堂内一边饮茶聊天一边闻着园内飘来的淡淡花香的古人是多么的惬意。远香堂南面是著名的小飞虹,这是江南园林里面唯一的一座廊桥式建筑,记得中学时的美术课本上就有它的照片,从远处看的确像一道彩虹横卧水中,而从水面看它的倒影则更像,不过是倒过来而已。走过小飞虹就是香洲,是一座画舫式的建筑,的确很像一条船,只是开不动罢了。听导游介绍说,园的主人是做官出身,退休之后还很怀念做官时乘船出巡的感觉,便在自家园中建了一座画舫,连登岸的舢板也建的很逼真,很像那么回事。香洲的对面是一栋两层建筑,名曰见山楼,取的是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太平天国时曾经作为忠王李秀成的办公和生活场所,比较有特色的是此楼的楼梯不在楼内,而是借了假山的地势,上楼又是登山,登山即是上楼。见山楼前有一曲桥,桥面很低,估计在荷花盛开的时候,荷花都比桥面高,可惜我去的不是时候,没看到荷花盛开的美景。
从见山楼下来,沿长廊往南走,走到中间处,“别有洞天” 四个大字赫然眼前,从这里就进入西园了,西园虽不比中园那样集中了全园的精华,但的确也是别有洞天,水、石、亭、阁、馆、廊布置的也是恰到好处。西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与谁同坐轩”,记得中学课本上也有介绍,它的正式名字叫扇亭,但是从远处看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扇面,而是少了上半边,要和旁边的笠亭(像个斗笠)一起看才像一把打开的扇子,而且角度要对才能看到这把“扇子”。这里又是一处借景了,与中园不同的是此处借的是园中之景而非园外之景,仔细品味品味不免让人叫绝。西园值得一看的景点还有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留听阁、浮翠阁、波形廊、爬山廊、盆景园等等,也都各具特色。
从西园回到中园,穿过远香堂东南侧的枇杷园,就到了苏州园林博物馆,这里原来是园主的住宅,是一栋五进的大宅院,里面的陈列详尽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值得细细看。在博物馆逛的时候,园中不远处的茶楼里飘来若隐若现的苏州评弹声,很有韵味,这次没打算在苏州过夜,下次要是再来苏州,一定要在晚上找个听评弹的地方慢慢欣赏。出了园林博物馆就是出口了,我没有从这里出去,又跑回里面品味了一番,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拙政园。

转自:http://www.bjyfy.gov.cn/webnews/20051102/2005110210120421.html39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