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骄阳似火,按计划去了闻名遐迩的“拙政园”,苏州的园林比较有特色,不像北方的,从门外就能看到里面的许多景色,而苏州的园林,外面看上去只是一个小小的门,顶多像是富贵人家的庭户,要买了门票进了检票口,园林的景象才能渐渐的毕露开来,这就叫做“藏景”,可能是南方园林娇小的原因吧!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满堂荷叶,景色自然,临水布置的亭、台、楼、阁形体不一、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贯穿全园曲折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早就想看看苏州园林回廊中的彩绘设计,不想所到园林中竟无一处彩绘,却对雕窗做起了文章,据说园林中一百多个雕窗,所雕花案无一类同,想必是真,但无兴考查! “拙政园”真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园林之一。其景色协调柔美,满园景致郁郁葱葱,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简直有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享受。园林以长廊、水、假山、花草等为设计主线,再加上恰到好处的人文历史作烘托,就创造出色彩斑斓的苏州园林了。“拙政园”占地并不大,总占地76亩,和齐名的“颐和园”、“避暑山庄”是无法比拟的(也许后者是皇家园林的缘故),但是如此娇小,却能塑造出别样的景观,真让人叹为观止,这有些像米字雕刻艺术一样,苏州园林就是以这样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的。尽管娇小,但相互搭配的错落有致,一点也不杂乱,真所谓步步为景,换个观看的角度,景色就大相径庭了。 园中格局设计手法巧妙,运用了许多“藏景”、“借景”等方法,使园林整体效果非常别致,其中已借“孙权创建的报恩寺”塔景尤为突出,给游人以塔园和一的协和效果。 园林中的建筑也很有讲头,石径间的花朵和钱币的图案让踩上的人寓意着有钱花;八宝图案中的仙鹤象征着长寿,金鱼象征有余……;古币和中国结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无一不反应出古代人的封建迷信。 据说许多文人雅士都曾居住于园内,如王献臣、潘岳、曹雪芹、汪家卫等,因此《红楼梦》书中所描写的许多景致就在于此,再加有拍摄黛玉葬花的场景,这些真是给小园平添了几分佳话。 “拙政园”虽不大,但出园时已是下午十分,吃过几枚甘甜可口的桔子后,便来到了相隔甚近的“狮子林”,苏州园林6:00均已关闭,怕时间仓促玩得太赶,便想向导游咨询一下,当我问到:“麻烦您问一下,狮子林占地是多少时?”她竟然看看我说:“忘记了吧,我也忘记了,哎随便编一个数字就是了!”听过后我们捧腹大笑,看来她以为我也是导游了。哎,看来这的导游真是有些蒙人呀! 踌躇间时间已到了16:00,驴友们商议还是不去了省得不尽兴,于是我们便决定去看看那座不在计划之内的“报恩寺”,“报恩寺”又名“北寺塔”,是当年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塔高76米,是“吴中第一古刹”。当地政府明文规定市内所有的建筑均不能高于此塔,难怪苏州没有高楼林立的摩天大厦,想必是后人为了成全这位孝子之心吧! 街上我们拦下人力车,经盘问得知“北寺塔”早已不让游人攀登了,一听此话真是有些泄气,本想登塔看看苏州的全貌,不曾想,真是事事古难全呀!接着他热情的向我们推荐“报国寺”,说是今年报国寺正直760年大庆,因此免费向游人开放,“去虎丘就要看报国寺,去拙政园就要看北寺塔”,这是当地人的习俗,o(∩_∩)o…哈哈,但是我们都曾去过呀,可惜所剩时间有限,恐怕也要“忠孝两难全了”,最后也只好舍小家顾大家,去看看这的“报国寺”了! 讨价还价后,我们便上了人力车,苏州的交通真是不敢恭维,危险系数最高的就数行人,其次是人力车,因为他们都没有铁皮外壳做掩护,相比之下公交车最安全!我们坐的人力车简直就像是公园中的激流勇进,紧急的刹车,差一点的追尾,抢路抹人,真叫没见过“市面”的我们大惊失色,就这样坐在车后,笑着、叫着、喊着来到了“报国寺”,想必此时这辆人力车也早已成为苏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 进了寺庙,不像想象中的气派热闹,没有横幅,没有彩带,也没有拥挤的人群,有的只是虔诚热情的寺院僧人,一位免费讲解员带我们游历了寺庙,讲了寺庙的历史,述说着今日的故事,最后她领我们上了讲经堂,堂中一名僧人赠与我们各人一张扣有佛章的红纸,并引我们到了不同的僧人面前,我双手合十的向僧人鞠躬,他起立回礼后我们就隔着桌子坐下了,僧人很年轻,身着黄袍,带着眼睛,斯文秀气,他看向我询问到:“姑娘从哪里来,何时生人,为何来到此处?”我一一作答后,他便娓娓到来:“姑娘面相好文气…………,姑娘性格…………,姑娘今后…………,姑娘切记…………”,他是为我免费相面算卦的,尽管这些有点迷信,但是他确实的让我佩服,我佩服他能一眼看出我的文气,我更佩服他能把我的性格解剖的如此确切,我无言的看着他的眼睛,看着他娓娓到来的嘴唇,此时的我真是被这位僧人折服了,今日的装束打扮自己都丝毫的找不到一丝的文气,也许是我或多或少有些佛缘,也许是他们的慧眼能洞察到人们的心灵。言毕后,他说姑娘求个平安烧炷香吗?我理解他的这种建议,他是个僧人他希望寺庙香火鼎盛,这也是他的工作和收入,正所谓“人活一口气,佛活一炷香”。只可惜我很惭愧我烧不起,我真有诚心,但我无诚力,我也坚信“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我很抱歉的向他微笑,微微起立,他很善解人意,会意的冲我笑着说:“没关系,姑娘,一切随缘!”他把扣有佛章的红纸双手还给了我,我双手接过微笑的点头,心中充满无胜的感激! 下楼后,驴友们又聚集在了一起,诉说着刚才各自的经历,一位说:“什么呀?简直就是骗烧香,一炷香找我要96元!我哪有钱烧呀!”,另一位说:“就是嘛!上来就说求姻缘吗?烧柱香吧!一看就是推销,我才不烧呢?”看来我是比较幸运的,我觉得我遇到的那个僧人,年纪虽轻但应该是个得道高僧吧,我是唯一得到那个扣有佛章红纸的人(驴友们的都被他们遇到的僧人扣下了),我心里很高兴,我小心翼翼的把它叠好珍藏的放在了钱夹的内袋中,为了能给我带来吉祥平安,更为了珍藏这次经历,纪念这位僧人。 出了“报国寺”,没有想到那位先前拉我们来的车夫大爷,还在那里等候我们,见了我们他便上来热情的询问:“还要去哪里?”,我们婉言谢绝说是想随便逛逛,他便客气的说:“这里没有什么好逛的,我拉你们去观前街吧,免费的,不要钱反正我也要去那拉生意的。”这是我第三次感到苏州人的热情,第一次是在找酒店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酒店人员,帮我们找到了一个4人150元的标准间,这个价位比北京的地下室还要廉价,我们真是不胜感激;第二次,是在周庄,同行的驴友都点了阿婆茶,我没有点(因为本人的睡眠神经比较敏感),卖茶的老板便说要免费请我喝一杯,我不要钱也得要命呀,只好婉言谢绝了;第三次便是这位车夫了,尊敬不如从命,于是我们便顺从好意的上了车,观前街的对角就是怡园,他们之间仅隔一条地下通道,车夫只好把我们送到怡园门外,而且在这里他也会拉到生意,下车后我们觉得做人应该慷慨,于是便拿了些钱给他,他起初是拒绝,但是我还是执意的塞到了他的衬衣口袋中。 只想找苏州小吃街的我们,哪里还顾得上这具有皇家风味的怡园,我们只顾着和路人打听小吃街的位置,便大步流星的走过了。小吃街位于十路的附近。十路也是苏州著名的商业街,和观前街非常的近,只有两站地的距离,看看天色还不算晚,我们便决定步行过去,顺便欣赏一下这市中心的繁华。 我们边走边看,欣赏着沿路的风景,看着小店橱窗中的衣服,路过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又走进了苏州的屈臣氏,…………,一路走来一路侃,从苏州聊到了西安,从十一想到了五一,从钢琴说道了舞蹈,从童年谈到了明天…………,我们的感情又增进了好多,就这样笑着、说着、闹着,路上又问了许多行人,又买了些水鲜的菱角。苏州公交车站的距离真不知是用什么计量单位测定的,我们已不知不觉走了1个多小时,这才依稀的看到十路的身影,也隐隐的闻到了深巷中的菜香。 走进巷子,首先被苏州糕点吸引,黏黏甜甜松软可口的玫瑰糕咬上一口真是香味四溢,活蹦乱跳的太湖鱼蟹、大个的海螺、肥肥的扇贝、张牙舞爪的龙虾、……这些美味看在眼力,馋在心头。听伙计说,苏州的小吃非常讲就季节,十一而来,正直蟹肥虾旺的时候,因此水产品是首选,而我们想吃的樱桃肉、油鸡菜心,鲜笋等,是没有的了,不过虾蟹也好,它们是我久吃不厌的美味佳肴,况且本人只吃过海虾,河虾,还不曾品过这湖虾的味道。螃蟹没有敢点,因为同行的各位没有懂行的,再加之天色已黑,螃蟹捆绑,真是看不出其新鲜的程度,于是只好找到一个龙虾非常新鲜的馆子坐下,拿来菜谱点了一些美味,“十三香的龙虾”20元一盘,真是不贵,趁热剥了一个放进嘴里,鲜香可口,有眼力的话还会挑到带子的母虾;“鸭血砂锅”的味道也是炖得极浓;“干炒扁豆”、“三鲜锅巴”的菜色也颇具独到,只可惜小店生意太火了,主食只有米饭(因为米饭比较省时间)。 吃过晚饭几近黄金时分,突发的灵感我们决定去“胥门”,胥门也许今日不去,便没有了机会,想到这里打听了几个路人便匆匆上路了,胥门离这不远,同样我们还是步行,就全当健身了,不是有句谚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嘛。于是我们再一次的领教了苏州人所谓不远的含义,加之晚上方向不好辨认,我们几乎都要放弃时,一位当地的好心人出现了,才把我们引到了那里的。 胥门位于城西万年桥南。作东西向,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城门,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又有说是“伍子胥“死后悬头于此城门而得名,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为他建起了广场,广场中矗立着他的雕塑,雕塑旁便是胥门。“胥门”保存得很完好,原汁原味自然古朴,没有一点人为的装饰,走进去用手轻抚上面的石砌,仿佛已感受到了它的历史沧桑岁月轮回,恍惚间已置身于那春秋时代的战火烽烟中,不禁为“伍子胥”为国捐躯而感到悲哀,一代昏君竟断送了忠心智者的性命,这些皆毕露出五千载中国历史血腥残忍的事实。天色已晚,路人已稀,此时胥门对面幽幽的姑苏河显得格外的宁静,河上正缓缓驶来一艘古香古色的游轮,游轮上微微的几盏灯光,放着悠悠的姑苏春晓,闭上眼睛我仿佛已看到“子胥夫妇”在船中抚琴言欢,好一派书中意境呀! 赏景、拍摄、缅怀后,我们便走出了广场,这时天色甚晚,苏州的公交车收得较早,没曾想竟能顺利的找到了唯一一班没有收的,搭上了车,没多久,便到了酒店,结束了今日的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