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再见苏州,没有读懂拙政园 |
[游记]再见苏州,没有读懂拙政园 |
2008-05-22 sina.com.cn |
即将离开苏州,但还有整个下午的时间,报社同事一道去了拙政园。 未进拙政园,首先看到的是苏州博物馆,该馆系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在外看,很像一家普通民居,当然是宅门民居。大师的设计延续了整条街的灰黑白色调风格,和古老的苏州很配,如果不看门上的招牌,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座宅子就是苏州博物馆。有关苏州博物馆,在《中华建筑报》的规划设计版面中有详尽介绍,各位看官如有兴趣,可上http://www.rpccn.com欣赏。 走过博物馆,路过忠王府(太平天国李秀成府邸),进入拙政园。七八年前我曾逛过一趟留园,当时正值盛夏,留园給我的感觉是那么的新奇,事后回味还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我认为它就是整个江南。 不过,拙政园的门票价格还是让我小吃了一惊,70元人民币,比故宫还高出10个元。那天国际友人很多,我想拙政园的门票基于赚取外汇的缘由所以定价70个元,定价者也许压根没考虑同胞的口袋,自家的东西还值得自家人来欣赏吗?可拙政园的主人不这么想,他们几乎天天在此赏心乐事,有文字为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秋水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望隔岸横岗……使人悠然濠濮间趣。”““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拙政园的布局很拘谨,也许和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有联系。拙政园的园名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实指不善在官场中周旋之意,是陶潜“守拙归田园”中的“拙”。想想失宠于当今圣上,料王献臣也没胆大兴土木,更何况鱼米之乡寸土寸金。那就小打小闹,堆山造水恰到身份合适处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e06bb01000buz.html2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