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静如梦话木渎-梅花雪的网络日记本-梅花雪的日记

[游记]宁静如梦话木渎-梅花雪的网络日记本-梅花雪的日记

2007-07-24    

木渎之名的由来据说是当年吴王夫差为讨好西施,在灵岩山上建馆娃宫,令越王勾践运送木料进贡,结果大批木料源源不绝从越国运至灵岩山下,因木塞渎,故名。
木渎和我去过的江南古镇不太一样,它即不象周庄那么富有商业气息,又不象乌镇名气之大引来人流如潮。可能是因为宣传的不够多,此地游客甚少,因而要相对的安静。如果你像我一样只想在镇上随意走走,连门票都不需要。
这里曾经是吴邑首镇,必然也有过繁荣兴盛。柳永的《望海潮》,将江南当年的繁华旖旎写到了十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如今木渎沿街的老房子,均是粉墙黛瓦,看上去朴实无华。风吹雨打虽然剥蚀了楼台朱颜,但框架依旧,古风尚存。精致的砖雕门楣,坚实的柱石,随处可见的深深庭院。我以为最美的房子往往不是新房子,正是这些留有岁月痕迹、历经了几代人居住过的房子。充满了故事和记忆,恍如陈酒,越陈越香,需慢慢品尝才能体会它们独特的美感。因为那残旧的美里包含着一种“没落”的情绪和“沧桑”的感觉。“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江南的镇子都是依水而建的,水便是镇的灵魂。背依灵岩山的木渎,人家尽枕河。水多桥也多,永安桥是木渎十三桥中最有名的。这座桥历经了五百多年风霜,仍然显得拙朴古雅。桥洞宽敞,倒影如环。桥的周身,披绿挂翠,为桥平添了几分野趣。人坐在桥上,即已是风景。
偶然在墙角看到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廊桥”,沿着路标往南街走,居民住家隔住了河,走了数十米仍不见桥,我无意中掉头,看到一缕光从一家骑楼下透出,便转回身沿着骑楼往北走,果然一座古老的廊桥静静地横跨在南街河上,这种纯木结构的廊桥在江南是极少见到的。桥上有廊,是为了方便两岸住户过往时挡风遮雨的,桥很质朴,也很残旧,有极简主义的风格。不知是否由于恰好是午后的缘故,我未见到任何人。在一片寂静之中,我伏在剥落了油漆的栏杆上,凭栏欣赏错落有致的民居和横伏于河面上的老树青藤,心中便涌上一种闲适,散淡的感觉。想想两岸的居民在此可以纳凉赏月,也可听雨吟诗。这样的生活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木渎的廊桥,是一个文化的空间,也是一个人性的空间。
顺着傍街而卧的香溪河缓缓的走着,路上不时看到一些老人,坐在门口的树荫下,有一搭无一搭的随口哼着苏州评弹,晃晃悠悠地传递出生活的兴致,这是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气息。令我一时驻足低首,不知是在梦里还是身在客中。
木渎,宁静安详的如同深沉的梦,平淡从容的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让人迷失,让人流连。

原始链接:http://www.diarybooks.com/diary_public.asp?id=821565
转自:24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