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杂记:木渎情怀—文章分类|中国博客网 |
[游记]旅游杂记:木渎情怀—文章分类|中国博客网 |
2007-07-24 blogcn.com |
曲径通幽处,园林花木深 江南,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梦幻。它是淅沥的小雨?是婀娜的垂柳?是碧绿的湖水?是古朴的小桥?是别致的后花园还是俊俏的女子?缺一不可,它们都是江南的标志。而我认为,江南的梦幻之地,是在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均踏访过的木渎。 作为标准的大西部的一员,我对江南水乡的诸多古镇如甪直、朱家角、周庄、乌镇、木渎等几乎是缺乏辨别力的。总认为它们都是水乡的典范,均是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千篇一律。或许从建筑的风格,房屋的造型,街道的布局,气候状况等都应该是大同小异的。不同点是它们的历史,古代先贤伟人在各地停留的时日以及他们遗留下的佳话轶事,还有就是居住在各古镇的现代人的胸怀与气质。木渎就因这两者给人无限幽思。 正如一首诗里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风景是因人物的点缀而独具灵气与美丽。木渎也是如此。从古至今无数勤劳、善良、美丽的木渎人让木渎的风景在水乡里脱颖而出,永刻于我的心底。 曾经读到过范仲淹的豪言壮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内心激动不已。有幸光临木渎,得知范大文豪曾久居于此。更是对木渎情有独钟。遥想喜好弹琴的范大文豪无论在政治仕途风光抑或不得志时,携琴端正,微卷衣袖,抚弄琴弦,“履霜”一曲汩汩而来,弥漫整个寓所,是何等的惬意。谁又不能不理解政治抱负宏大的范先生的内心酸涩与悲苦。因为他的存在,也赋予了木渎爱国爱民的情怀。 白驹过隙,转眼已清朝。一代风流皇帝也因木渎的人文风景而六次大驾光临。白天,一代天子会登山灵岩,怀古缆胜;游园林品茗看戏,曾有一说是乾隆爷在虹饮山房看戏时一时兴起,尽亲自登上古戏台,舞剑弄影起来.虽然现在的古戏台已经尘灰久封,人们还是难以忘怀它风光的过去.乾隆初到木渎时乘船折入香溪,见到山塘古道幽奇古绝,脱口即占七律一首.随行官员铭记,后来携刻于碑,置于亭内,与怡泉亭两相映照,平添了古镇景观。 夜幕微降,乾隆一行又遍尝木渎美味佳肴。酒足饭饱之余,又会与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闲谈无数。当时的乾隆恐怕真的是全部抛开临坐于太和殿上的威严,和蔼地与落地秀才闲话家常,好一幅君民闲情图!乾隆还会与他颇为赏识的老师沈德潜秉烛夜谈,听温婉女子用甜糯悦耳的吴侬软语演唱的苏州评弹。莫需探究是美景还是园林,是秀才还是女子让乾隆频频游历,木渎因他的屡次游玩张显出一股帝王的大气。 虹饮山房的主人一一落地秀才徐士元,过着潇洒的读书人的生活。一生不慕功名利禄,清闲地居家读书,兴致高昂时,杯杯琼浆玉露转瞬即逝。时常呼朋引伴,于园中诗酒为乐,好不自在.虹饮山房都因他的海量,加之宅院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而得名.很多人会因为频繁饮酒而处于醉生梦死的状态,徐士元却并非如此。他一生循规蹈矩,对父母更是孝顺有佳,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了让父母安享晚年,他不惜花重金,专门在园中搭一座古戏台,每逢佳日,便邀请戏班唱戏,哄二老开心。木渎历史上有了这样一位人物,又具备了文人气质与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曾听说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杨绘制过一幅描绘姑苏繁华风貌的<盛世滋生图>长卷,其中有一半是木渎。我到木渎时,久矗太湖畔,迎着轻柔的微风,看着湖中田田的荷叶,湖畔低垂的杨柳,远处烟雾朦胧,恍如人间仙境。禁不住要用画笔将这美景一一留存。凝神观景,用笔仔细,发觉烟雾愈加浓得化不开,却未曾感觉闪闪密密的花针细雨正扑而来。 突然,我连这飘洒的细雨也不会觉得了。抬头一望,一个笑脸正注视着我的拙作,双手高擎着油纸伞,生怕细雨打湿了我,却全然不顾飘上她发梢与背部的细雨。我被这股热情感动了,竟然没道出一个谢字。姑娘细眉鹅蛋脸,朱唇玉齿,典型的木渎女子。她含笑将雨伞赠与我,并盛情邀请我去她家做客。由于时间仓促,竟未能如愿,甚是惋惜。不过时时还会记起在雨中为我遮挡的那位温柔善良的姑娘,还有她迷人的微笑。或许推而广之,木渎人都是心地善良,热情好客如我所邂逅的那位姑娘。 我在木渎看到当地人的良好作风与习气不胜枚举,去过的人一定与我深有同感. 每次看到那幅姑娘用心保护下的画,我就会想到木渎的人,木渎的风景,木渎的故事,木渎人与景良好结合后难以描述的魅力风情。若有机会,我会义无反顾再次前往,再次品读那里的人物与风景。 |
转自:http://www.blogcn.com/wzfl/article/200512/27242595.shtml3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