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木渎古镇游览印象 |
[游记]苏州木渎古镇游览印象 |
2008-05-22 sina.com.cn |
这个周日,学校组织去苏州木渎古镇游览。 三辆亚星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导游也不知道是哪里的,青涩得很,让我们不好意思捉弄她,倒是几个孩子,他们清亮的童声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乐趣。我和梅竹坐一起,因为对水乡和古镇我们有着同样的喜好。 到了木渎,到处是飘扬的导游旗和电喇叭解说声,于是戏称:木渎该改“人渎”了。跟着人群混进严家花园、榜眼花园、什么落第秀才花园,更是吓得够戗:我们这支队伍已是很壮观了,园中还有几支“游兵散勇”,所到之处只见人不见景。为避开汹涌的人流,我们两个躲开导游自己找景去了。 (该组照片为数码相机拍摄,专业品质哦!) 别说,这样的园子就是适合细细品位,慢慢欣赏。 说到苏州的园林,总会想到中学里学过的<苏州园林>,内容不记得了,只有一句印象深刻:“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而木渎能让皇帝六次临幸,可见是深得苏州园林艺术之精髓的。 我们在园中流连,确实感受到处处是景,步步如画。 梅竹写生时曾去过一些江南的古镇,家里也有一些有趣的纪念品,所以一路走听她一路讲述。苏州园林在建筑和装饰上的讲究自然是很深奥的,我们并不十分了解,但她毕竟是个美术老师,平日里也是个极有生活情趣的女子,特别是以她的兰心慧质所感悟出来的江南古镇和苏州园林别有一番韵味。在她的指点下,园林图画般的美,尤其是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此为mp4所拍,不同的感觉吧!) 我们都十分喜爱竹子,游览中也发现园中的竹子品种很多,随处都可以看到,竹子在园林中的设计可称得上是“左右逢源”。园中的墙角、假山坡脚等,就取矮生形的箬竹,而曲折通幽之处,则往往看到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凤尾竹琴丝竹等,在居住等生活区域里,我们又能碰到“岁寒之友”——竹与梅,古人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 只可惜,我们能认识的竹子品种有限,常常在叹息之余就只剩下佩服古人的匠心别具罗! 溜回那个胖胖的地导身边,我们还听到了关于苏州园林的一些特点,好象是“透、镂、瘦”。大概这些园林都显示出这样的特点: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同时特别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地运用花墙和廊子,使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让我们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地导带着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体会园林的透视效果,有趣的是,正当我们站在亭子一角举目寻找对面假山上的“十二生肖”时,一戴红帽的男士从山洞中探出半个身子来,还对我们挤眉弄眼,惹得我们齐呼:“猴!猴!” 苏州园林的特色在这些个私家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没有带相机,就用随身携带的mp4和手机抓拍了一些(才30万象素哦!),因为人群随时汹汹而来,所以,在感觉好的时候赶紧举起机子就拍,不然,一画面的脑袋瓜子,哈哈!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8b11301000bpo.html3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