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木渎古镇之三 |
[游记]木渎古镇之三 |
2008-05-22 sina.com.cn |
乾隆皇帝下江南六次去过的地方--木渎古镇之三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弃舟登岸的御码头 刘罗锅题词的“虹饮山房”正门 沿着山塘街走,就到了“虹饮山房”,这条道原本是乾隆御道。乾隆六下江南,经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御码头登岸,都到虹饮山房游园、看戏、品茶、吟诗,据说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直到夜色降临,才沿山塘御道前往灵岩山行宫歇息。 我站在虹饮山房门前观看,这里就是乾隆六下江南弃舟登岸的地方,在岸边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石碑,刻着“御码头”三个字。古时没有现在的交通发达,皇帝出行多乘船,导游说古时的水道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通行很方便的。门前比较开阔,想象着皇帝驾到时的排场和肃杀景象,好像又回到了二百多年前。 虹饮山房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所以能被乾隆皇帝相中,每次都到此驻足,而陪同乾隆的刘墉(刘罗锅)就居住在这里,可见虹饮山房地位的显贵。 虹饮山房的大殿 大殿的一角 迎面就有一个大殿,周围环绕着是一圈厢房,其布局有些与故宫相像,我想这是随从和卫兵呆的地方,再往里走就看到有一乾隆看戏时的戏台,上下两层,面积很大,可以想见当时的盛况,大门上的《虹饮山房》匾额为刘墉(刘罗锅)所题,书法还不错,进了大门,据说乾隆酷爱戏曲,时不时还粉墨登场一回,以显才能。在戏台上我看到由一男一女两个演员真实地表演着昆曲,因为导游走得快,我们也没有机会驻足欣赏,象这样在旅游地点让真人唱戏的还真不多,木渎镇开发旅游资源可是很下功夫的,与皇帝看戏的舞台比,严家花园的舞台就小多了,可见在封建社会里等级差别是多么巨大。 乾隆看戏的大戏台 严家花园的戏台,比皇帝看戏的戏台小多了 刘罗锅题词的会客厅“程子四箴”匾 园内的古壁画 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两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清末,小隐园部分为“刺绣皇后”沈寿故居。 山塘街上的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的蔡少渔的旧宅,因后花园一株高逾10米、树龄达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在古松的旁边放置了一个石刻的圆盘,圆盘中心挖空了一个园,寓意是一枚铜钱,于是游人们纷纷在象征着长寿的罗汉松和象征财富的“铜钱”中间照相,意思是福寿同时享有。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园内的另一大特色,是以双层长廊把亭台楼阁连成一个整体,这与北京的皇家园林是一样的风格。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fc17401000b68.html4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