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温情沙家浜

[游记]温情沙家浜

2008-05-22    sina.com.cn


战争背景的浪漫故事流传得太久。沙家浜,早在幼年时就以红色革命经典的形式深深铭刻在我的心灵。守候在这样的静谧中,诸如新四军、苏区、游击战等一些早已久违了的词汇顿时涌上心岸,一下下撞击我的心扉。阳澄湖上、芦苇荡里,历史的光晕闪闪烁烁。在春风的气息里,似乎依旧可以触摸到当年的情景。70年的时光,风烟滚滚的时光已凝结成共和国旗帜上的闪闪金星,前赴后继的民族情感已永久镌刻在烈士纪念碑雄浑的基座。岁月的烟尘给温婉的沙家浜注入了一份凝重,平添了几分厚实。“1939年,新四军东进抗日,来到阳澄湖畔,斗日伪,歼顽敌,开辟敌后抗日游击区,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大部队西进后,在横泾一代留下了数十名伤病员。为了保护抗日火种,为了创建抗日根据地,横泾人民节衣缩食,精心呵护,与日伪顽匪斗智斗勇,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财产。新四军与横泾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留下了永载史册的不朽诗篇4哟硕十年后,有了沪剧《芦荡火种》,三十年后,有了京剧《沙家浜》……”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前言深情地回顾着这段军民鱼水情?

跨过“东进桥”,走过“瞻仰广场”,站在“沙家浜”亭久久沉思,脚步追溯着远去的鼓角铮鸣。影壁上“芦荡火种”、“鱼水情深”的遒劲大字散发着风云的沧桑,郭建光、阿庆嫂们的大型雕塑把岁月的光流扯近。而展览室中那新四军的臂章,那战士们当年恪守纪律赔偿给老乡的饭碗,那抗日军民用过的土枪、大刀和缴获的日本人的饭盒,还有那一份份在群众的珍藏中得以保存至今的《东进报》、《大众报》……都在不动声色中把一段故事淡淡演绎。

那么,且让我们进湖去。依旧是当年的满荡水色,只是少去了那交织如注的枪声;依旧是当年的青青芦苇,只是少去了那警惕的眼睛。小船笃悠悠,裁开一匹匹绿绸般的湖水,在碧波澄澄的湖上徐徐前行,摇向湖甸深处。满荡芦苇碧绿连天。苇叶青绿。青得那么翠,绿得那么嫩。翠与嫩的色彩随风摇曳着,起伏在天地之间。这满荡芦苇让我的心中充溢着一种别样的情感。“被仇恨的烈火锻铸过/被正义的光芒擦拭过/然后长成满荡的绿色/在春天的风中/前赴后继”。我用这样浅薄的诗句诉说对这满荡绿色精灵的无限敬意。

这里可曾是新四军伤病员隐蔽的地方?这里是否新四军战士设伏的战场?含蓄深沉的芦苇荡在宁静祥和中包容过激荡的历史风云。它是无边的屏障,掩护过革命先烈矫健如龙的身影;它是天然的陷阱,吞没过侵略者嚣张的脚步;它是力量的来源,洁白的芦根是新四军伤病员充饥解渴的佳品。芦苇只是自然界一种极普通的植物,虽无依依之姿,却秉性坚强,生命力尤为强健,苇叶密密如同一柄柄绿色的剑身,齐刷刷地昭示着生命的个性。它生长在江河之滨,默默地履行着保堤护岸之职,纵是风雨摧折也难消其志。我们的人民不就是这样的一丛丛芦苇吗?在烽火连天的岁月,无论面对怎样的灾难,他们始终用瘦瘠的双肩和沉默的包容,给了我们的革命多少的力量和慰藉?芦荡火种,正是在他们的包容呵护中才蔓延成熊熊烈火。而他们的所求呢?也许是朴素得只希冀能够在这芦苇荡中快快乐乐、安安心心、不受打扰地泛舟打渔,欢歌生活。

桨声欸乃,我已在湖中走得很远。雨色苍茫,苇影迭迭,天水一色。剑啸惊涛的将军们走了,枪挑冷月的战士们走了,只留下了这满荡芦苇岁岁枯荣,满湖水光潮起潮落,迎送着日出日落,霜月更迭。那迎风拂过的水草气息,偶尔惊飞的嬉戏水鸟,把春天的沙家浜衬托得分外祥和宁静。谁又能想到,这幽静葱茏的空间,当初会是烽火硝烟的战场。

大凡成为历史的东西,总会有一些东西令人无法忘怀。或崇敬缅怀;或久久惆怅;或辉煌眩迷。但沙家浜不是这样。和那些同期风行的故事相比。无论是井冈山还是西柏坡,或者是太行山还是五指山,沙家浜的故事虽然也是战争的背景,但给人的感觉是少了一份悲壮,多了一份优美;少了一份惨烈,多了一份浪漫;少了一份凄美,多了一份人性。在阿庆嫂和刁德一的斗智斗勇中,在沙奶奶慈和的目光中,在“春来茶馆”弥漫的茶香中,在芦苇荡的渔歌中,沙家浜泛出的是一股浓浓的人性化的亲情,一份家一般的亲和。在这样的环境下养伤,我们的伤病员们该是何等的心情舒畅?“似这样长期来住下,只怕是,心也宽,体也胖,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怎能上战场把敌杀!”戏剧中这不无幽默的唱词不由让人忍俊不禁。

写满了江南韵味的“春来茶馆”,是每一位来沙家浜的人都少不了要去走走看看坐一坐的。这因一出京剧而名扬天下的当年的地下交通站,门外是满目湖光水色,芦苇荡浩浩淼淼。“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想当年,机智干练的阿庆嫂就在这里操一口甜美的苏南口音舌战刁德一、胡传魁。如今,虽然没有了那被烟火熏黑的七星灶,却还有一把经岁月磨亮的铜水壶,给络绎不绝的游客们续着几十年不断的清清湖水。品着地方特色的茶水小吃,听着忽远忽近的历史故事,眼前的景与旧时的故事虚虚实实,虚实相交。这是艺术与现实的重叠,是历史与现实的重叠。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哪一个苏区没有阿庆嫂?哪一个苏区不是战士心中的沙家浜?在郭建光们的心中,这可不就是自家的嫂子自个儿的家吗?

浅浅雨幕,融苍茫暮色与水波一色;重重芦苇,等待着星星渔火的点点闪闪。而我,依旧在阳澄湖的岸边沐浴沁凉春雨,聆听风中芦叶的沙沙昵喃。我的心中,一直在期望着在那芦苇荡的深处,有一只小舟飘摇而出,有一曲歌声自那苇荡深处绕梁四溢: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bedcb01000d8p.html2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