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苏苏州甪直古镇导游词2

[游记]江苏苏州甪直古镇导游词2

2008-05-22    baidu.com

[万盛米行]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就是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所写到的万盛米行。它的原型是万成恒米行。这家米行是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的,也是角直古镇上一家大米行。以前每到新谷上场时,这里门口的河道就会汇集起许多卖谷买米的船,装谷卸米的热闹场面可想而知。

这里五十年代曾改为粮食收购站和粮食仓库。现在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开发古镇的人文旅游资源,将其重新修葺为“万盛米行”,向各位游客再现民国年间小镇米市“前店后场”的风貌。面对河埠的三开间门面是卖米的店铺。高高的木制柜台上挂着“万商云集’’的广告牌。店铺后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地上铺着石板,南北两边廊下陈列着各种种稻用的农具和加工稻米的器具。院后大厅叫“耒耜堂”,“耒耜”原指农具,也借指耕种。

[王韬纪念馆]

王韬(1828—1897)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改良主义先行者。他出身于甪直古镇上的一个书香门第,十七岁就中了秀才。1849年,他接替父亲进了美国教会办的。

上海墨海书馆,从事文字润色工作。—一千就是十三年。正当他乏味于平庸无聊的书馆生活时,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他认为这是他出世报国的机会,于是积极上书“平贼”和“御戎”的方略,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识和起用,但终究未能如愿。后来他因化名上书太平天国苏福省一事被李鸿章以“通贼”罪名加以通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逃到了香港。在香港他主要从事翻译和办报活动。后来又到美国实地考察了两年多时间,清楚地看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深深感到中国要强大,必须实行改革。1874年,他创办了我国新闻史上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刊《循环日报》,并亲自担任主笔。这期间他还写了许多主张变法维新的论文,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王韬的变法主张比康、梁要早二十年,因此,可以说他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王韬晚年生活在上海,曾担任过《申报》的编辑主任,而且还在上海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生活期间,他曾多次返回古镇。我们从他晚年的作品《淞隐漫录》、《淞滨琐话》等都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那份浓浓的眷恋之情。

现在辟为王韬纪念馆的这座清式建筑是王韬去上海墨海书馆做事之前的旧宅。占地约800平方米。其中主厅蘅花馆是一间面阔三间的鸳鸯厅。所谓蘅花馆就是杜衡花。古代常被用来比喻君子和贤达的清高。这里题作馆名是要表示主人的高雅志趣。蘅花馆正中有高大的木刻屏风,上面刻有王韬的主要生平事迹。屏风前有王韬半身铜像。

蘅花馆后有一小巧雅致的后花园,点缀有池水、假山,种有桃、柳、青枫、石榴等植物,给饱经历史沧桑的古宅平添了几分绿意和生气。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展(沈宅)]

古镇上塘街上有一座石库门宅院,门前有一座青砖装饰的照壁,上面镌刻着“漪韵”二字,点出了水乡枕河人家的清雅风范。这里原来是民国时古镇名人沈柏寒先生的故居,俗称“沈宅”。

沈宅建于清末同治年间,占地约2500平方米,共分五进。建筑结构精巧,雕梁也极为精细,具有清代建筑的特点。尤其三开间主厅乐善堂是其精华所在,高大宽敞,梁柱凭栏间遍饰雕刻,而且前后重轩,冬暖夏凉,称之为古镇上最豪华的古建筑也一点不过分。

沈家在古镇上是以兴办教育起家的。其祖父沈宽夫于清光绪年间在镇上重建过甫里书院,而沈柏寒本人年轻时曾留学日本,专攻教育学。回到家乡后,把甫里书院改为甫里小学,成为古镇上创办新学的第一人。他还曾经为保护保圣寺唐塑捐过善款,受到古镇人的尊敬。

转自:http://hi.baidu.com/guliyang_821/blog/item/ad44e7a1be08f18947106404.html6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