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初吻甪直 |
[游记]初吻甪直 |
2008-05-22 sina.com.cn |
慢步在河岸上,左是桥,右是桥,上是桥,下还是桥,甚至三步可以跨过两座桥。可以说没有桥就不是甪直。据说,古时的甪直就有“桥梁之乡”的美名,最盛时有桥72座,现存41座。甪直的桥,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还有联袂而筑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姐妹桥、架在小溪上的半步桥,构造别致,千姿百态。桥是甪直镇的交通纽带,同时又点缀和划分小巷空间,给小巷空间带 来起伏和变化,增加了景深,丰富了景观,独具特色。不时有身着蓝花布衣的农妇摇起一叶叶扁舟,唱起悠扬的渔歌,载游客悠然从桥下钻来穿去,一条接着一条。那桥、那船、粉墙黛瓦的房舍,在深秋的阳光下、在明净的波光映衬下,融成一体,更显得古朴而秀美。 我是个好摄之徒,见到好的风光,总是想拍个尽兴,老是掉队,见同游走远了,才匆匆赶到江南名寺保圣寺,来不及观赏院内的两大宝贝,青石铁钟和百年枸杞。赶到保圣寺古物馆,导游的讲解已进入尾声。我站在泥塑罗汉像前,看着一尊尊神形毕肖,栩栩如生的罗汉,心遥神驰,自我陶醉了。过去,我见到的罗汉都来是一尊一尊排列,这里的罗汉完全打破了这种格局,给我的是面目一新的感觉。你看讲经听经罗汉,一讲一听,一动一静。讲者滔滔不绝,听者谦恭专注;你看,尴尬罗汉,好像遇到了什么尴尬事,哭笑不得;袒腹罗汉袒胸露怀满不在乎;沉思罗汉低眉思考;寂寞罗汉身后云翻浪涌,而他却不为所动,看上去好像正在享受寂寞的滋味。整幅塑壁山岩起伏,九尊罗汉塑像或正襟危坐,或盘坐于山水云烟之间,犹如一幅古雅而精致的山水人物画卷。我举起相机,正要压下快门,守护的老头阻止了我的行动,说是国宝禁止拍照。回来后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保圣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1500年。其间人事苍桑,大雄宝殿失火,殿内西边泥塑罗汉全都来成了碎泥,后经各方人士合力拯救,现在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面塑壁。仅仅是这一面,就足以使我们心摇神驰了,况乎三面绵延的雄阔气势。 出了保圣寺,来到古朴的老街。道路是弹石铺的,街绵延狭长,伸手可握的楼,挂着火红的灯笼,林立的店铺,各种小吃,香味赴来,摆着黄黄的甫里蹄,挂着飘香的甫里鸭,心灵手巧的人绘着水乡的风情画,游人熙熙攘攘,各取其所好,各取其所需。要去沈宅,匆匆而过,仅此浮光掠影,就感觉老街就是老街,非同一般。经香花弄束行便见一座石库门宅,前有青砖照壁,上镌“漪韵”两字。沈宅是甪直教育家沈柏寒的私邸。建成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我们由外朝里观赏沈宅,一共是五进,布局精巧,虽画栋雕梁,但并不繁复。天井厅室走廊,明暗疏密有致。据说,沈家原为富豪,房产广布,当时有沈半镇之称,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半不到。来到正厅,尤其显得敞亮豪华,雕饰遍布。正厅的深处高挂着一块匾,上书“乐善堂”。走进乐善堂的后面是天井,北面有楼厅,我们从楼梯上去,观赏女眷们刺绣、闲聊的处所,别有一番情趣。导游介绍说:沈氏知书达礼,热心公益,兴教办学,在地方颇有声望,对甪直的贡献不小。我想,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他做了些有益于人民的事,人民是会永远记得他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325fc010006d5.html2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