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石湖上方山游记 |
[游记]苏州石湖上方山游记 |
2008-06-10 17u.com |
我们坐缆车到山上的楞伽塔处,这里有名闻遐尔的五圣公庙。说起此庙有许多故事,最著名的是"上方山借阴债,一辈子还不清"。相传以前愚昧民众,求五圣公借阴债发财,每年来此还愿烧纸钱。连上海一带的也都专程赶来上方山求借阴债,故而香火旺盛。到底是否真能发财,无从考察,据说所谓阴债是将子孙后代之财预支也,故有借了阴债子孙不发之说。然而据载此五圣公庙确有悠久之历史,庙中有此记载:"上方山五通庙亦称五圣祠,按五通神本是同姓兄弟五人,亦说是异姓结义朋友。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五通神亦称五圣五郎神五显神等。北宋大观四年岁在丁亥,徽宗因河南偃师乡儒李生广有贤德,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仍矢志救人於苦难,教书育人乐此不疲。徽宗乃下旨加官,而李生不愿。徽宗叹曰此亦圣人也,即颁旨封其为五圣之首。其后序之四人因亦有贤迹俱列为圣。因其封好第一字为显, 故亦称五显公。徽宗钦封五圣,御笔赐曰认真为神。至明末清初传有邪僧五人假冒五圣之名,魅惑妇女为妖作祟。故至康熙年间为江苏巡抚杨斌下令毁寺。故五圣之说实与五邪僧有不同。善恶分明,自有史评。"又有记载说此庙:"初建于南宋咸淳元年至十年,而早在南北朝时,上方山的宗教活动已经十分活跃,但主要是佛教活动。其庙会所依托的是五通神庙。宋徽宗大观年间赐五通神庙额为灵顺。至清代康熙廿四年(1685年)上方山香烟愈盛,远近之人,奔走如鹜。牲牢酒醴之饷,歌舞笙簧之声,昼夜喧闹,经年无歇,岁费金钱数十百万。江苏巡抚杨斌认为荡民志,耗民财,此为最甚,逐大破五通神庙。一百多年以后的道光年间,上方山香火又起,江苏按察使裕谦闻讯,亦通告勒令毁神摧寺。然而上方山的寺院屡毁屡建,无法根绝。每年中秋前后,善男信女蜂拥而至,焚香膜拜,求子求福,求医求寿,迄今亦然。"我们看到有锦旗,上书三公子字样,可见现在仍有人笃信不疑。 苏州五圣庙在清末民初,民间十分信仰,但与邪字总有点牵连。我们此次在山上见到有"三太太"塑像,详读介绍始知,这位三太太为上海一个姓陆药材商家的小姐,何以成为三太太?介绍说:"上方山历来香火旺盛,其膜拜对象是五圣公及其母老太姆。一九三六年上方山又多了一个膜拜对象,称三太太。这位三太太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她娘家姓陆,上海人,其父是药材商。陆小姐平时足不出户,在家中读书写字绘画绣花,完全是大家闺秀的生活。但陆小姐常存行善之心,对小户贫穷人家经常施粥施药,还拿出私房积蓄救济别人。谁料十八岁时一病不起,弥留人际突然开口,说是苏州上方山的三老爷看中她,要娶她为妻。死去之后,街坊邻居十分悲恸,药材商依言备了丰厚嫁妆抬了花轿和遗像连同灵柩送到上方山。上方山寺特辟出一间作为新房,陆小姐就这样成了三太太。传说归传说,但善男信女依然十分崇拜善良的陆小姐。" 上方山下是苏州石湖景区,景色十分优美,著名的行春桥,在秋末冬初竟也春意盎然,柳丝垂垂,鸟语湫湫。"半湖碧玉"的石湖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南郊7公里,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石湖是太湖的内湖,在春秋时已为巨浸,越人掘溪进兵,横截山脚,凿石开渠以通苏州。湖底皆石,故名。石湖西为横山主峰,顶有七墩,俗称七子山,海拔294.5米。其支脉上方山、吴山连亘于湖西,平畴绣野联属于湖东。湖光山色,塔影画桥,片帆群鸥,千顷一碧,满眼的田园风光。还有古园、古桥、古碑、古塔、古城遗址以及远古文物。 石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围10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越来溪穿湖而过,南接太湖,北汇胥江,流入苏州市区。越城桥与行春桥形成八、九十丈的堤桥,堤桥正北有一座雄伟的"吴中胜景"牌坊,坊额由当代书法家顾廷龙手书。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68815.html9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