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菁 提起苏州穹隆山,大都知道那是个天然氧吧,休身养性之处,其实不然,那里还是个喝茶的好去处,喝茶喝得是文化,到穹隆山喝茶,能“喝”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和兵家的“三味茶”。 ——别有洞天里过把道家仙人瘾 入山门口沿乾隆御道拾级而上不久,便来到了山中第一个茶楼——别有洞天,该茶楼座落在山道一个过山门楼上,为明式建筑,由下往上看,如同一座悬在空中的楼阁,古色古香,颇有仙意。 道家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其最高境界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庄子曾在《齐物论》中言:“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何为物化,注家云:“意指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合为一”。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最终也将回归于自然。到这家茶馆中喝茶,品的即是该趣。茶馆很大,在露天,凳子、桌子全由整条长方形青石搭成,三面临坡,坡上古木参天,阳光映照,岩壑清奇,泉水淙淙,鸟语啁啾。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邀三二知已,用一套白瓷茶具泡一杯龙井或碧螺春净心对饮,灵魂一会儿便可跃出身体,与那树、风、阳光相融,恍入仙境。据传,当年山中名道施亮生曾常在此焚香颂经,每当经声四起香烟袅袅之际,一群白鹤会飞来环绕翔舞。在此喝茶,联想一下当年施道人颂经唤鹤的情景,真是种别有洞天的感受。 道教崇尚神仙说,但神仙里面却有不同的种类,如人仙、地仙、天仙,其中,最高级的神仙,其寿命和能力均拥有无限的境界;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需作出正确又不懈的努力。在该茶馆喝茶,还可从茶馆中人嘴中,听到不少山中道人为求“失人之本”“变质同神”而苦心修炼的故事。 上真贞观原在山中顶峰——箬帽峰上,因路途遥远去者甚稀,至清顺治年间,为有更多信徒,道人们决定将其移到半山腰,但如何筹款成了件难事。某日,道人施亮生获悉,顺治皇帝叔叔裕亲王要来山中祈福,便心生一招。相传,那日,裕亲王在山中途经一茅屋时,忽闻耳边人声鼎沸,马嘶人叫,大为惊讶,遂急速入屋探寻,结果发现,内仅有一位道人在诵经,连称奇事,后经交谈,提及重修上真观之事,裕亲王视此为天意应承。就这样,施亮生靠巧施口技引来巨资,将上真观从山顶搬到了山腰,由此,他也算修得与道合一,成了诸多史书中人物。 ——望湖园上读乾隆儒家思想 出该茶楼,过竹园,经盘山公路,不一会儿可来到望湖园茶艺楼,在这里喝茶,可品一下儒家文化精髓。 穹隆山共有三座山峰,望湖园茶艺楼位于第三峰——三茅峰,此处乃三峰中“圆心”,峰顶平坦,是山中最佳观景点。茶艺楼遍布整个峰顶,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内部分,居最西端一块突出岩石表面,四面凌空,为一幢古色古香木结构房子,远眺似云中仙台;其余,则散落于林间小道,为一组组不同造型、材质的桌椅,有圆的、长方形的;有铁制的、也有木质的等,颇有艺术情调。在这里喝茶,可览八百里太湖、七十二诸峰的壮观气势;可于茶香气韵中,品味茶楼东侧御碑亭里一块古碑,领略儒家文化的独特内涵。 该碑甚为奇特,一般碑为正反两面刻字、但此碑正反,上下、左右全刻着字,据介绍,上面全是清乾隆帝六下江南前来祈福时留下的墨宝。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刻,历史上汉武帝至东汉中叶200年间,曾出现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代。儒家文化一个最大的特质,即是无信仰神灵。据报载,在世界几大文化圈中,唯独只有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没有信仰神灵,中国人只注重做人的学问。即靠孔子所创立的“礼教”来规范自己行为,求得社会和谐,实现生活理想,这一点,在乾隆六首诗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乾隆在其第三次上穹隆山时题的一首诗中写道:“奚必逢茅固,无劳学赤松。具近眼底近,可以畅心胸”。穹隆山相传为道教重地,当年之所以成名,是因为有传说中的仙道赤松子在此采石练丹,但乾隆在这里却写出了“无劳学赤松”之句,由此,儒家不信神灵的思想溢于言表。而在其第四次上山时写得那首诗中,乾隆又再次表达了此意,诗中言:“不问长生崇羽士,所希大有绥农民”等句,即不需要依靠什么长生羽士来求得长生,只希望皇恩之下百姓能安居乐业,这里还浸润了儒家中正仁和的治国理念。一叶落便知秋之将至,杯茶便是人生,乾隆是封建皇帝中执政比较成功的一位,品其诗即品其人生,可洞悉世事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孙武苑里体味中国兵家之渊源 从望湖楼边一条小路下行约半小时,即来到了第3个茶馆,孙武苑里的孙武茶馆。据传,那里是中国兵圣——孙武在此隐居时,与好友饮茶对弈之处。在此处喝茶,品的是中国兵家文化之渊源。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兵家”的甚多,如韩信、诸葛亮、吴起等,但究其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却都离不开一本《孙子兵法》。 孙武苑很大,在一个半山坡上,依次而上为孙武隐居的茅屋,孙子兵法碑刻廊,和以再现孙子军事思想精髓的仿春秋建筑——兵圣堂,孙武茶馆就建在兵圣堂西,为一座三间连体古建筑。茶馆朱门雕栏长廊水榭,古意盎然,廊外树下为造型各异的石台、石凳,背面是山。孙武苑所在的茅蓬坞,为山中腹地,也是苏州城西山区中最深最原始的山谷,四周古木森森,绿荫匝地,烟锁云雾,深僻幽静,古朴萧杀。在这里喝茶,可于慢啜细饮中放飞思绪,体验一番当年孙武胸装雄兵百万,运筹帷幄的气势。 相对于诸多名山大川而言,穹隆山如同一座精致的文化山水盆景,常有友进山后心生出疑惑,这样一个当时曾以“斩杀吴王爱姬”赢得军威的人,究竟为何选择在此大隐隐市?山里又有哪些元素激发了这个人,写下了至今仍在海湾战争中,令美国人津津乐道的兵家恢宏巨著——《孙子兵法》。其实,在走过了前两家茶馆后就可发现,孙武的军事思想中诸多元素,应与山中深厚悠久的道家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孙子兵法》在其第一篇中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擒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里可见,孙武将道教判定事物关系的阴阳原理和在了军事上。即把事物之间矛盾双方对立、依存、冲突、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纳入了强弱、虚实、主客、攻防等具体战争范畴。 据最早文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穹隆山就多有道人活动,山上至今存有赤松子的练丹台,张良,赤须子升仙台等。而那部集兵家“诡道”之大全的“三十六计”则显示,其中深得道家太阴六六之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变,机在其中”。什么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暗渡陈仓等等,让你打开无数个门,却总看不到那颗“心”。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 “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復存,死者不可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这是孙子在《始計篇》中所言,由此,这里,还可品味一下这位战争谋略家的和平思想。 穹隆山的茶,是需要品的 。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19点13分, 推荐给好友 sq20033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